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蝉蜕》
我是你展翅高飞时
留下的壳
你抖一抖翅膀
飞上青天
我在这里
空空的等
请记得这块树干
以及我
雕像一般
  ——题记

  其实这个标题起的并不恰当。此时此地此样的心情,和西陆蝉、南冠客没有多大关系。不过早上坐公交的时候,突然听到蝉鸣,便一下子想起了骆宾王这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曾经很喜欢这首诗,现在念念,倒也没啥感觉了。其实自从进入夏天,蝉鸣就没有停过,只是自己一直没有留意,而今天突然意识到了。
  在城市里听到蝉鸣,应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印象中蝉是一种比较土的动物,是一种农村树林子里的野物,难登大雅之堂的。城市里人多树少,很难见到蝉的。不过今天突然意识到在日照蝉鸣就在我的周围,忽然有一种幸福感。我对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大概也是因为这种动物让人联想到乡土。我本身就是一个土人,土得掉渣,在城市里面总感觉自己是一个游客,而洋溢着泥土芬芳的乡野,才是我的家。
  蝉确是一种能给人特殊感觉的动物。古人就关注它,并留下了许多诗篇。如唐朝就有所谓“咏蝉三绝”,其中就有骆宾王这一首。去年我写过一首小诗《蝉》,就是基于这种感情。而今天再说起蝉的话题,却不是因为这些带有文人酸腐气的所谓“情感”,而是因为它勾起了我的一些思绪,让我想起一些往事。它让我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情,引起了一些对遥远岁月的回忆。这算不上什么怀旧,只不过有些事既然曾经经历过并存入了记忆,那某些事情勾起这些记忆只是无意识的自发行为,并不受自己思维所支配。我想不怀旧的人大概有两种情况:记性不好,或者强迫自己往前走,无暇回顾罢了。
  关于蝉的记忆,最早也是最深刻的就是“摸知了猴”。小时候村子的外面有条土路,称之为“大路”,两边长满了高大的杨树,很成规模。到了夏天,遍地是蝉。其实“蝉”是一种对蜕皮之后的成虫的学称,在老家,没有蜕皮之前的叫“知了猴”或“知了龟”,蜕皮之后的叫“知了”。每天晚饭之后,就到了“摸知了猴”的时间。之所以称为“摸”,是因为一般都没有手电筒,夜色中借着月光依稀看清在树干上踯躅爬行的“知了猴”。正因为如此,失误是经常发生的。经常摸到大毛毛虫,或者“瞎撞子”。我不知道“瞎撞子”的学名是什么,总之这是一种夏天里经常见到、飞起来很莽撞、象无头苍蝇一样的昆虫。另外经常遇到的还有刺猬、黄鼠狼和蛇。刺猬见得多些,这种动物还算憨厚,不会主动咬人,但是它的长相有点碜人,有点像老妖精。
  摸知了猴的时候,全家出动。一般分成两组,我和父亲一组,姐姐和母亲一组。循着马路挨棵树摸一个来回,回来以后比一比谁摸得多。当时每天晚上能摸多少个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摸回来之后都放到一个盆子之中,上面扣一个筛子。第二天早上起来,翻开筛子,上面便爬满了蜕皮出来的知了。蜕了皮之后的知了皮比较硬,肉也少,吃起来不如知了猴,于是用水泡一下,知了猴就不会蜕皮了。当时感觉这种做法有点残忍,对于这些在地洞中暗无天日多年的动物来说,一爬出泥土就面临这样的命运,确实很悲哀。
  有时候我会挑选一些比较强壮的知了猴,放到蚊帐里,它们会爬到蚊帐顶端,开始蜕皮。我对这个过程很感兴趣,这个过程很艰辛,白玉般的新蝉从硬壳里面一点一点地挤出来,晶莹剔透,然后慢慢的展开翅膀,天亮的时候,就变成黑色的了。有时候我觉得它很辛苦,会试图帮助他尽快挣脱这个壳,但往往会让它发育不完整。这大概也是一种“拔苗助长”。早晨起来,蜕好的蝉会在蚊帐里扑腾着翅膀飞,打开蚊帐,他们便飞了出去,在屋子里乱撞墙。最后总有些能飞到外面去,去寻找它们的森林。
  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情,很真切,但也很遥远。像是自己看过的电视剧里的镜头,或者看到别人做的这些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但是这些事情确实真真切切发生过。那时我和姐姐都是个毛头小孩,父母都还年轻。短短的孩提时代,在这里更加浓缩,浓缩成一家人围在灯下数知了猴的一个镜头。这些事情植入到记忆中,也快有二十年了。二十年里一切都在变,但总有些东西应该没有变,要不然,今天听到这蝉鸣,就不会想起这么多。
  村外的那条土路,早就变成了水泥路。那些高大的杨树,也因为修路而都砍伐掉了。后来又种上一些手腕粗的小树,好多年了,每次回家,这些小树似乎都还是手腕般粗细,似乎没有长进。村里的小孩也没听说再有“摸知了猴”的,它们往往对我手里的笔记本电脑更感兴趣。时代确实在进步,很多事情被时代渐渐淘汰。我们无法挽留什么,但怀念却阻挡不住,毕竟我们曾经这样生活过。

2008年7月17日炎热的午后

后记:
  这几天非常热,又赶上限电,经常停电。就在这篇文章写到一多半的时候,一次停电让我前功尽弃。但是思绪的闸门一旦打开,便按捺不住。于是打开笔记本,重新写了出来,并坚持完成。笔记本的电池还只剩十五分钟,我终于完成了它。
  最近数天很忙,给报社开发一个论坛。还有学校的事情也比较繁杂。又加上天气炎热,博客基本停止了更新。这次之所以要坚持把这篇写完,也是对自己多日来疏忽博客的一个交代。
  (下午回到家里,有电了。又去找了这两张照片,并配上这一首小诗。)

近照


看着照片里的自己,精神似乎还好,只是看起来苍老了一些。

其实这张照片并不适合放在这里,这里面我并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我身边这位长的比我更高一些、更帅一些和更欢快一些的王老师。我看起来有点忧郁。不过这是穿着LP刚给我买的新衣服照的照片,感觉比较新鲜,因此发上来吧。

近况

  相册久没有更新,主要是苦于很难收获好的照片。QQ上有老朋友问,你最近啥样了?我说不好。感觉,大概只是老了一点。最近留了一点胡子,很多人问为啥?我也说不上来,只是想这么做。自己能够左右的事情本来就不多,我想这点事总不至于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仅仅是随心所欲而已。
  这张照片其实也并不满意,拍的时候天气不好,赶上那几天也有些憔悴,一脸倦容。权当是应付吧。

努力活着

  好长时间没有写博客,再次写起时,竟然又因为赵传。对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连续写两次博客,除了上个月的大地震,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其实这完全是一个巧合。这个话题来自网上的一篇帖子,有人列出了赵传几首比较“失败”的歌曲,其中就有这首《努力活着》。争论自然是不可避免了。我就是反对者之一。
  这首《努力活着》出自1999年的专辑《勇敢一点》,而且是专辑中的第一首,第二首才是《勇敢一点》。我想这样顺序上的安排绝不是随便的。我甚至怀疑赵传本人是否有意就把专辑的名字定为前者而最终因为某些原因做出了妥协。
  而且,就像考察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要考虑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一样,对一些歌曲的理解,也应该结合当时的背景。赵传1999年11月推出这张专辑,这是他淡出歌坛3年后“复出”的第一张专辑。而且对于“隐退”的原因和隐退期间的情况,他在接受一些采访时也曾有所谈及。他与唱片公司之间的一些纠葛以及他特立独行的个性给他带来的烦恼,还有他自称曾受其困扰十几年的抑郁症。从他的自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一种困苦和挣扎。这种困苦不是生活上的、物质上的、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失望、失落和灵魂的孤独。
  我不知道当时赵传多大年龄,如果从1988年算起的话,他当时出道也有11年了。1997到1999隐退的三年,是他休养生息,也是自我舔舐伤口的三年。同时也是自我反思和判断的三年。用他自己的话说“离开歌坛那三年休养生息,才逐渐走向我想过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我唯一得到的就是相信自己。”
  要理解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悟与抉择,那么读起这些歌词:

我很认真改变自己
努力活着
面对人前人后的苛责
我还要等
或许你会笑我
怎么会如此愚蠢
难道没有任何一个人
可以让我重生
你知道
我就是这种人
你认识的我
就是这么单纯

  据说这歌词不是赵传自己写的,是小虫写的。但是当它一字一句地从赵传心里唱出,这里面已经融进了他的情感,这情感具有穿透力,可以传染给每一个同感者。这首歌的前半阙歌词我没有贴出来,因为后面这一阙更具广泛的代表性。甚至可以说上半阙只是一个铺垫,再甚至可以说,上半阙只是一个——比喻、铺垫或者借代物。下半阙才是由这实物升华出来的抽象的情感。情感唯以这种方式表达,才能易于感受得到。这就是艺术的魔力。
  曾经很多次,有老朋友留言,或发来短信,或打电话,问到近况如何,我经常回答:还活着。因为我实在很难说自己活的是好还是不好。于是只好回答,还活着而已。一个人要活着并不难,但是要很好的活着,却并不容易。这并不说物质条件如何,一个人活着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极为有限,达到这个条件轻而易举。但是很好的活着,包含了太多意味。
  我第一次听这首《努力活着》,大概有好几年了。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的几年中又听过几次,一次比一次更有触动。以至于今日再听,则每每禁不住跟着和起来。就像中学时代,听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一样,到了不同的年龄段,对他的歌曲渐渐有更多的共鸣。我想认为《努力活着》比较“失败”的人,可能,仅仅是可能,还没有真正受到过活着的考验。活着是一种考验,尤其是试图按自己的方式活着。
  其实还有更多要说的话,但思绪并不清晰,这样的随心所欲很容易坠入自己架设的思想迷宫。所以赶紧打住,不去想它便是摆脱烦恼的最好办法。
  这些天天气有点热了——论说早就应该热了。7月份马上就要到来了,我才刚刚换上短袖。日照今年特别凉爽,夏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晚。学校的事情很繁琐,应付起来很耗心神,因此这些天博客就十分冷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只能说明,这些天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并不多。
  这些天我经常做梦,而且经常梦见我开着一辆汽车。其实我是不会开车的,但是在梦里我却开着汽车满世界跑。我从来没有,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非常向往开着一辆车。但是它却到了我的梦里。我想这不仅仅是一辆车,大概是一种前行的方向,一种对前行方向的把握。我的心灵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我,既然活着,就要好好开好自己这辆车。把好方向盘,还要开得稳当。

2008年6月27日下午 周末 于办公室

特别的想念

作曲:赵传
作词:张天成
专辑:《那个傻瓜爱过你》

梦 飞的遥远
爱因此没有界线
而你依然在我眼前
像昨天一样的笑脸
心 能够听见
迎着风不怕危险
而你依然在我身边
像太阳守候着春天
好久不见
特别的想念
真心不只一点点
当世界灰暗的我们都看不见
还有你的鼓励向前
总是突然
特别的想念
深深问候和眷恋
当天空绽放的花朵如此耀眼
只有你的温柔不变

  从《我终于失去了你》开始喜欢赵传,继而是很多很多其他的歌。这个人挺有名,但我知道他很晚。我不听摇滚,据说赵传是摇滚歌手,但是我听他的歌,不是我印象中的摇滚。都是真情的诉说。我经常被他的声音感动。

  最近很忙。特别忙。工作。T君见了我便说:你的博客很久没更新了。我LP也问我,你多久没写博客了。我都是苦笑一下。我最近忽然很懒,似乎是突然之间懒下来的,懒得做任何事。即使是这样,仍然有一种疲惫感。有个朋友在新疆,QQ上邀我去玩。我确实很想去的。不管她在不在那里,不管有没有她的邀请,我自己都想去。我跟他说我想出去转转,换个环境,休息一下。我想只有足够远的地方,环境的差异足够大,才足够放松。或许最理想的地方是国外,但是我去不了国外,新疆那样的地方,对我来说,就是国外了。
  最近很缺钱。交工硕的学费,还要预备按揭的费用,还考虑着尽量还上一些债务。还有其他一些事情。所有这些让人很疲惫。不愿意去想,但是必须想,还要一件一件的想好。这就是生活,肩膀纵然已经生疼,还总有些担子要挑起来。“迎着风不怕危险”,一路向前。
  我种的豆角,比去年茂盛的多,从上次我给它照相到现在,变化特别打,似乎每天都能长好几厘米,每天都有新叶片长出来。我觉得有必要再给它照张相了。

6月24日

好大一个馒头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范石湖

人生七十古来稀,先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闲愁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用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白头早。
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诸君细看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一世歌》唐寅

感觉有意思,转过来,不做评论了。

幸福感是怎样消失的

一个幸福的人
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
天上突然掉下许多钱
大家都去抢
大家都抢了很多
而他没抢到

他很生气
气死我了
去他娘的幸福
我现在只想知道
凭什么那么多人
就我没抢到
龌龊的张三
卑鄙的李四
恶心的王五
他们都抢到了
凭什么我没抢到
我吃了大亏了
气死我了

一个不再幸福的人
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

  

  

6月3日,阴。
  整整阴了一天。
  下午下班的时候,LP到了学校门口等我。每天下午下班的时候都要商量晚上吃什么,而且每次都是非常难以决定。每天的晚饭都是一个发愁的问题。似乎想不出什么东西比较想吃。于是和LP去学校对门的地摊吃板面。
  一人一碗板面,一个“土豆丝卷饼”。孰料面刚刚上来,雨点就落下来了。赶紧狼吞虎咽的把一碗面吃完,好在有一个雨披,我披着雨披骑着车,LP猫在后面,急匆匆地往回赶。雨越下越大,以至于到了暴雨的程度,雨披的作用有限,我们都淋湿了。但是我们似乎都很兴奋,一路上都谈笑风声。我忽然想起一个词:风雨同舟。这大概就是最简单的“风雨同舟”了吧。
  外面有了风雨,才更能体会家的好处。不管这个家是个什么样子,都是一个可以挡风避雨的场所。
  去年的初春,我在马路边随手摘下了一颗干枯的豆角。里面有一个不太饱满的种子。我把它用一个花盆种了起来。到了去年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神奇的结出了一个豆角,并且收获了三颗种子。今年的春天,我又把这三颗种子种下去,发出了三棵嫩芽。大概是小花盆过于拥挤的缘故,只有两棵生存了下来,其中一棵越长越盛,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生命的延续,这是希望的传承。从一颗种子到三颗,我们还可以期待今年的更多颗,这是一种卑微但却令人感动的积累。两年里这颗种子成长为顽强的植物,到现在能给我这个家增添一抹绿意,以及带来一种希望和力量。我喜欢这种子,喜欢这植物。我想应该给它照张相,我和这植物,有缘分。

2008年6月3日晚于家中

所谓正直

所谓正直
是痛苦之树结出的毒果
外表光鲜无比
毒性足以致命
奇怪的是
总有人愿意吞下
更奇怪的是
吞下这毒果的人
没有一个后悔

这是一枚有魔力的果子
总有些人被它吸引
向着痛苦义无反顾
这很像是一群傻子
捧着果子贪婪地啃咬
似乎跟本就不知道
这是一枚毒果
然后
或口吐白沫
或满地打滚
或当场毙命
但总有人乐此不疲
他们
爱上了中毒

2008年5月24日于大雾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