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良心!——三评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风波,在短短一周之内从一个品牌蔓延到22个品牌,从婴幼儿奶粉蔓延到液态奶甚至雪糕,从国内蔓延到国际,从一家企业的信誉危机蔓延到全国乳品企业的集体丑闻,可谓“轰轰烈烈”。
  也就是在这短短一周之内,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石家庄市委书记免职,石家庄市长辞职,副市长免职,三鹿董事长被拘,芝麻绿豆的小官也捉了一批。食品行业国家质量免检制度废止,“国家名牌”称号撤销。三鹿、蒙牛、伊利、光明先后发表所谓“声明”、“承诺书”、“公开信”,一边狡辩一边道歉一边信誓旦旦。三鹿的网站黑了又白,白了又黑,终于以“访问量过大”为由暂时关闭了。新闻联播连续10天来每天都有报道,“揭露”、“调查”、“惩处”、“整顿”、“安抚”几道工序有条不紊。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场丑剧已有渐渐收场之势。政府在处理此事件中表现的空前透明、干练和力度,史所罕见。但事到如今,最大的悬疑还没有解开——谁是元凶?在这个问题上,各大涉丑企业的态度倒是空前一致:我不知道。仿佛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
  然而,自己捂上耳朵并不代表全世界都是聋子,“不知道”这块挡箭牌,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先看三鹿,即使毒素并非三鹿主动加入,那么三鹿自己也承认在事发前的数日乃至数月就已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一直到事发的这段时间,三鹿在忙什么?在忙着“公关”?销毁证据?还是忙着串口供?三鹿既然能在8月6日以后“消除”了奶粉中的毒素,那必然是已经找到了毒源,那毒源又是谁?如果查明是奶农、奶站出了问题,为何秘而不宣也不报案?直到事发之后面临空前舆论压力才“查明真相”?再看蒙牛、伊利等品牌,在三鹿事发后的第5天,质检总局公布了名单后才个个“恍然大悟”地说:我们刚刚知道。那么在这5天里他们又在忙些什么?难道真的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高度自信,而未自我检验一下?如果检验了难道没有检出问题?检出了问题为何也是秘而不宣而直到质检总局的曝光?为何不能“自爆”一下来争取主动?再综合这个时间涉及企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的事实,很容易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本就心知肚明,却始终心存侥幸,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电视剧《男人底线》中有句话:“说一句谎话,就要用一百个谎话来圆”。这是一条真理。100个谎话为一个谎话提供证据,然而这样的证据越多,漏洞就越多。这样维持起来的真实何等脆弱。最初他们想出了“不法奶农”,后发现难以自圆其说,于是现在又搬出了“奶站”。最近几天却又没有了下文。调查还在继续,真相还在潜伏。有时候我又并不期待真相,因为谁能知道所谓真相是否是由100个谎言互证出来的。
  温家宝总理昨天在北京市复兴门北大街社区看望“奶粉事件”患病儿童时对群众说的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也点出了事件的本质:“……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我们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这样的企业,也要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这段话措辞严谨,条理清晰,定然不是温总理脱口而出的套话,而是有所指的。首先矛头直指“一些企业”而非什么奶农,其次指出的是其“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没良心”,而不是“责任意识淡薄”之类。从这些措辞中我们可以隐隐感觉到总理所掌握的事件的本质。“缺乏社会公德”和“没良心”的评价将这些自己戴上受害者的帽子装作满脸委屈的企业批的体无完肤。也暗示甚至说明示了这些企业在此次事件中的主观过错。这些企业乃是主观犯错而非被动受害。
  最近一段时间不太安稳。国际金融动荡,到处都是股市崩盘、大企业倒闭的新闻;国内小丑跳梁,最近2天内连发3难,矿难火灾死伤惨烈。在这个多事之秋,越来越多的事件不断分散着人们对“三鹿奶粉”风波的关注。估计过不了多久,这个一度狂澜大作的食品丑闻,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无人问津。我的连续的评论,也要到此终止了。但是即使这件事被所有人忘记了,它所产生的影响将持久存在。在中国改革、前进的征程上,不断有人和事以他们自己的牺牲和挣扎,为中国某一方面的进步奠基。如果这次的事件能够挽救中国企业的“良心”,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只不过这次的代价过于沉重了。

2008年9月22日午

救救良心!——三评三鹿奶粉事件》上有1条评论

  1. 我不敢妄加评论,作为农口的人,好象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在少数。另外,好象抗生素在动植物的过量的使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治病药都不管用了吗?事情的真相好象还远不止这些。良心,一个都会用的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

    明天,不知道又会有什么报道,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能报道……

    回复

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