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我的图片志

    
      1983           1987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极为规律和稳定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忽视自己和周围的变化。就像那个老掉牙的故事中,扔进沸水锅的青蛙可以跳出来,而放进慢慢加热的锅里的青蛙会被煮死一样。如果和上一秒比较,或者和昨天比较,和上周、上个月乃至去年比较,我以及我的生活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一切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就连存折上的数字都像正弦曲线一样虽然周期性变化但总在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活动,异常稳定。
  但生活分明又有不同。当我把过去的二十多年摆在桌面上,拿起点和终点相比较,这变化便分外明显。而且这变化显然不是自己感受中的那么慢。当我从记忆的书橱里、衣柜里、糖果盒子里、发黄的书页里以及垃圾桶里搜罗出这20张照片,并绞尽脑汁将他们按年份一一对应起来,排成一行,目光在这些照片上一一扫过,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变化,显而易见的、不容置疑的变化就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我发现这变化竟然从一个婴儿开始,到另一个婴儿结束。这不是巧合,这是人生周期律的又一次精准运行。这是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
  本来我还绞尽脑汁地想为每一张照片起一个名字,而且一定要是一个足够概括、足够精炼、足够一语多关以及足够引人浮想入胜的名字。然而我失败了。我发现这些照片如果单独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有摆在一起,从头到尾地看,才能通过它们体会到一些照片之外的意义。于是我只给照片标了年份,这些年份连成一串,就是这组照片的名字——一代人。

5月29日凌晨于榻前

国产笔记新妙用

  今天忽然发现了我的Haier笔记本的新妙用——烤尿布兜。
  国产笔记本以发热量巨大闻名于世,我的Haier也不例外。尤其是到了夏天,用二十分钟,底面热得就烫手了。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当个手炉取取暖,夏天就十分痛苦了。去年夏天我专门买了一个电风扇,对着笔记本吹,才能靠近它。今天晚上,楚涵的尿布兜全军覆没,全都尿湿了。万般无奈之下,我灵机一动,想起我这个小火炉——笔记本。于是当场试验,尿布兜铺在笔记本下面,只需一袋烟的功夫,干了~ 呜呼,有意思哉!这等妙用必将填补国内空白,创新型社会需要我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啊!于是按捺不住激动,马上将这个重大发现公诸于世!

(有照片为证)

先放在底下熨烫

再放在键盘上烘烤

侧面这个散热口就是个电热器

09.5.23夜于家中

喘息


自创武功?

在百元大钞面前打哈欠的人,我见的并不多。

  楚涵18天大了。
  毫无疑问,最近是极度忙碌的。并非只因为楚涵,甚至和她毫无关系。楚涵一直由LP亲自照顾,基本不需我插手,而且我也实在没有时间插手。除了晚上因为换尿布或喂奶要吵醒我两三次之外,她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身体或精神的支出。即便是如此,我仍疲于奔命。我对2009年早有准备,许多事业的、家庭的以及个人的重要的事情都要在今年一一到来,更确切地说要在今年的上半年到来。这是空前紧张的一段时间。

一、工作

  从3月底至今的将近2个月里,工作一直忙碌到近乎窒息。日程表满满当当,任务一件接着一件。而且似乎件件都事关重大,件件都时间紧迫,件件都不容推脱。以至于楚涵出生的当天我都不得不从医院赶回家中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楚涵出生到现在前后二十余天以来,除了学校开运动会的两天我没有去以外,每天都是正常上班,半天都没有耽误。我并非刻意让自己以公事为重,而抛弃对家庭的责任。相反,我一向认为抛弃对父母、家庭、妻儿的责任而去追求其他所谓更高尚的责任的人,并不见得伟大。我也无意做这样的人。但是事情若要分个轻重缓急,我还是无法回避工作上的责任。楚涵有她的妈妈照顾,她妈妈有我妈妈照顾,这可以让我放心。我在家里能做的事,她们都能做。而我在外面能做的事,她们替不了我。所以我还必须走到外面去,每天早出晚归。也许这也是一种尽家庭责任的方式——我只有如此理解,才能原谅自己。

二、房子

  自从4月25日交了房,一项格外费心、劳神、烧钱、耗时的工作就开了头——装修。我对住所没有任何要求,什么地方我都可以快乐地居住,就像过去的这5、6年一样。但我总算还是一个要面子的人,虽然日益高筑的债台让维护面子变得十分无力,但装修还是提上了日程,哪怕是简单的收拾一下,也是一件至少耗时一个月的紧张工作。我对于装修完全是外行,我也没打算以这次装修为契机让自己变成内行,况且忙碌的日子让我无暇在这上面分散太多的精力。因此我很利索地把这个活交给了QQ群里的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S君。除了在他的推荐下我亲自购买了102块瓷砖之外,其他一切东西都交给他,不问工,不问料,不讲价。我知道这很夸张,仿佛赌博,又仿佛任人宰割。但我只能这样,这是我节省时间和精力最好的方法。我发明了一句话来总结这个事情:装修固然是痛苦的,避免这种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相信别人,相信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奸商。我也唯有如此了,用最大的善意去推测别人,相信他不是奸商,相信他会诚信对我,相信他能保证质量。这种凭空的信赖也许大多数时候面临陷阱,但我希望我是幸运的。就像这些年在很多事情上我总是很幸运一样。

三、楚涵

  作为父亲,我虽然在为她洗脸、按摩、换尿布、洗尿布以及设法制止她哭泣方面做的不多,但是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援她,比如喝酒。过去的一周为了她喝了许多酒,有一次还喝醉了。
  也许是对她的到来早有准备的原因,除了在出生的时候担心母子的健康而有些紧张和揪心之外,其余的时间我都十分平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不需要专门对待和庆贺。但周围的人却对此付出了远超出我想象的关注和热心。先前我认为,生孩子这样的事,有来往的亲戚朋友们送个红包,喝个喜酒庆祝一番,是很容易想到的,也多半是一种礼节性的。但这次楚涵的降生,周围朋友们表示出的关注,却分明要比礼节性的往来深沉的多。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显然是发自真心地为这个小家伙高兴,显然是发自真心地祝福她和祝贺我。他们灿烂的笑容不是假装,祝福的话语不是应酬,或多或少的红包不是礼节,而确实是对我经济上的援助。楚涵必定是个幸福的小姑娘,虽然她现在除了会有限的几种哭声和无规律的舞动小手之外还什么都不会,但她却可以在睡梦中笑出声来。如果相信世间有所谓第六感,我想她一定感觉到了来自这么多人的爱。
  有了楚涵,虽然目前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但当我自己走在路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心里会默念:这是一个父亲。我不断提醒自己已经是一个父亲,似乎在一夜之间,她出生了,我长大了。她催生了我的成熟。也许成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十几年前中学校园里那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以为自己成熟了;第一次对着镜子剪胡子的那个少年,也以为自己成熟了;刚过完18岁生日的时候,我又以为自己成熟了;而走出大学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成熟了;现在我结了婚,又做了父亲,我又以为自己成熟了。这是一个成熟的终点吗?我想未必。但起码,我是更加成熟了。

四、其他

  还有其他事情,也在瓜分我的精力。比如论文的盲评、修改;比如职称论文的撰写、投稿;比如曲阜老朋友X君的网站;比如报社的论坛;比如猪流感;比如火箭3-3湖人的奇迹;比如杭州的车祸,等等等等。似乎我关心的事情太多,但这都难以抗拒。我知道自己不能永远这样忙下去,09年这些特殊的使命的扎堆是造成这种忙碌的根源,这种局面早晚要改观。我是一个极注重生活质量但对生活条件要求级低的人。因此牺牲生活质量来换取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样的蠢事我是断然不会执着太久。我现在所做的,就是赶紧把最低的生活条件创造出来。然后还是要过自己的生活。幸福在望,眼下的一些牺牲,还是值得的。
  今天晚上用了2个小时来写这篇文章,是极为奢侈的。随时可能响起的电话和随时可能闪动的QQ都有可能让这篇文章流产,然而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发生。纵然2个小时里目不转睛保持同一种姿势已经让我腰酸背疼,但能够在这个喘息的间隙,安心地完成它,已经让我十分满意。

2009年5月17日夜

一路向前


明眸善睐

帽子歪了

  最近的几天我一直被感动包围着。
  手机里一次次收到同样的短信:“恭喜恭喜!”,而我不断向人们重复着同样的话:“4月30,6斤8两,顺产,母子平安”。这样的重复并不让我感到枯燥,反而让我乐此不疲。重复的次数越多,越让我陷入更深的感动。同事们、朋友们对这件事的关切超出我的预料。楼下的孙老师在我们出院回家的当天就送来了一篮鲜花。T君夫妇更是在出生的当天就赶到医院探望。还有以前只是通过电话,只闻其声未识其人的秦老师,亲自到我办公室送上对小家伙的祝福。还有医务室的丁老师,仅仅因为我曾给他修改过几次医务室的网站,况且还是分内之事,他就热情地帮忙联系医院的熟人,还在前几天的晚上骑电动车来到我家看望。还有许多朋友,有的已经多日不见,都因为这个小家伙的出生而重新聚首。甚至还有些网友,看到我的QQ签名,也纷纷发来祝福。这都让我感动万分。我先前没有感到在陌生的日照还有这么多人关心我,现在看来我和我的小家庭并不孤独。以前只是这种关心缺乏一种合适的载体来表现。
  是时候公布这个小家伙的名字了。否则再提起她的时候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代号了。“小家伙”总不是一个可以长期使用的代号。对于别人来说一个人的名字确实只是一个代号。而对于起名字的人来说,往往会揉入很多的意味在里面。比如祝福、期待和希望。一个名字一旦要承载什么意义,就变的十分难起。起名的工作虽然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但直到她正式出生之前,都仅仅是准备而已。而她一出生,到了真要敲定的时候,便又底气不足了。最近的一周多,出于对一个古雅名字的向往和偏爱,我每晚都在翻《诗经》,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又一一否定。不知道是自己对这个名字的期望过高,还是水平着实有限的缘故,起名的工作越做越难,几乎要陷入僵局了。
  我向朋友们表达了这个困境,同事W君给我推荐了一个人:北京师范大学专门研究周易的袁博士(请原谅我匆忙中没记得他的名字)。电话打过去,袁博士很谦虚地表示起名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还是答应了,要了生辰八字,答应三天给结果。今天下午短信发过来了:楚涵。不需要第二眼,我喜欢这个名字。这和我先前拟定的一系列名字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这个名字符合我的想象。
  于是我就擅自为这个小家伙敲定了名字:聂楚涵。不论她将来是否喜欢这个名字,起码在现在,在我还无法听取她本人意见之时,她的父亲有权替她做出选择。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在她成年之前的十几年中我还会继续替她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不论这些选择最终的对错、优劣如何,我希望她能够明白,她的父亲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为她选择的。从这个名字开始,我将在惶恐中为她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不能保证我的每一次选择都将被证明正确,我唯一能保证的是我是在用心去做。
  最近我还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当爸爸的感觉。我很遗憾地说我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于以往的感觉。数年来我的生活一直像平静的湖面一般波澜不惊,又像山间小溪一般自然流淌,一切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楚涵的到来也不是突然的,是周密计划的结果。她的顺利出生继续延续着顺利的日子,我对她的到来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并不至于打破生活的宁静。何况她现在每天只是安静的睡觉,除了每天回到家看到她甜甜睡去,忍不住想摸一下嫩如蛋清的小脸以外,我还没体会过所谓做爸爸的感觉。距离她能亲口叫我爸爸还有一段时间,也许在这之前我都不会真正体会到做爸爸的感觉。我甚至还没有感觉到这个家已经变成了三口之家。也许是因为这一切还来的太短,仅仅一周的时间还尚不能让我有更深的体会。那就让我在将来的日子里尽情体会吧!
  这篇文章写的分外艰难,我怀疑自己最近愈发迟钝了。2009年对我而言是充满了攀援的一年。硕士学位、孩子、房子和职称像四座高峰,现在随着又一座山峰被我踩在脚下,我无疑已经接近顶端。我的精神就像攀援过程中不断下降的体力一样,现在也接近低谷。但现在还不是歇脚的时候,无论如何,要一路向前。

2009年5月7日深夜

心如秋海

曾经茫然孤单的时光
我已习惯承受隐忍
为何此刻欢乐的心
却又忍不住地想哭泣
——许巍《秋海》

我被这句词瞬间击倒,倒在记忆的血泊中,欲辨已忘言。

2009.5.2

我家有女


  毫无疑问,最近的几天就是在为她奔波——我的女儿。
  2009年4月30日凌晨3点06分,人民医院住院部8楼空空荡荡,寂静异常。只有我和母亲坐在产房外的椅子上,外表镇静但内心焦急。产房里忽然隐约传出婴儿的啼哭,这一刻我就知道她已经来到这世上。二十分钟后护士把她抱到我跟前,我很紧张和手足失措地接过来,从这一刻起我正式成为了怀中这个孩子的父亲,而她也成为了我的女儿,成为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小小新成员。当她第一次睁开小眼,和我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我感到她已经进入我灵魂深处。或者她原本就是我灵魂的一部分,来自于灵魂的某处。这就是我的孩子,我的亲生女儿。两束目光,一束疲惫而喜悦的,一束柔弱而新奇的,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将我们捆在一起。自此,她将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此生此世。
  从她一出世我就欠下她一样东西,那就是我竟然还没有给她把名字准备好,哪怕是乳名。我想以后我会欠下她更多的东西。一个名字虽然难起,但我很快就能还给她。有些东西可能我永远都不能还她,比如她一旦成为我的女儿,就注定要接受这个简陋的家和这个寒酸的父亲,就注定要继承我们的身高、相貌甚至肤色和脾气的基因,并将可能和我们一起面对这个小家庭将来的一切困难。我无法把这个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但可以把我所拥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她的父亲和母亲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慈善、最仁爱、最智慧、最成功的两个人,但却是最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两个人。这个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宽敞、最明亮、最富有、最尊贵的家,但却是这个世界上给她温暖最多的地方。我希望她永远不会后悔成为这两个人的孩子,也永远不会埋怨来到这个家。
  在完成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已经被她打断四次。两次喂奶、一次喂水和一次换尿片。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她将来漫长的成长岁月中,我需要为她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但我乐意爱上这样的付出,我既然让她来到这个世界,这就是我应该做的。我并不需要她的感恩,也永远不希望她感到亏欠。我从未想过要从她那里获得任何东西,我最乐意看到的就是她的健康和快乐。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全部要求。
  4月30日,这个2009年里最重要的日子,从此值得铭记。从今以后的每一年,这个日子都将被提起。这一天属于你,我的宝贝。

2009年5月1日 傍晚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上学的时候,不记得哪一年了,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城里的孩子到农村,不认识麦苗,说是韭菜。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愤慨,用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这就是我从小就印象深刻的“指麦为韭”的典故。
  虽然我离开农村也将近10年了,但从未想过,自己也绝不相信会这么快忘本,从来就不敢相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会有一天用在我身上。正是受到这种盲目自信的麻痹,我却结结实实被自己讽刺了一番。
  先说“四体不勤”。很久没有出去散步了,一半是由于工作忙,另一半是即使偶有小暇,天气也未必允许。上个周日,也就是前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煦,LP临产在即,需要多活动,于是非常难得地陪她出去散步。溜达到一处公园,竟然有副秋千,而且竟然没有人占用,N年没有荡过秋千的我,按捺不住童心,于是聊发少年狂,痛痛快快荡了一番。荡秋千的时候兴致高的很,没感到什么不适,从秋千上下来,竟然有些头晕目眩。坚持回到家,胸口发闷,有点恶心。到了吃饭的时候,刚吃下一口,竟然差点呕吐出来,弄得午饭都没有吃。这让我感到震惊。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安了一副秋千,平时管的很严,一般不让上去玩。有一次我和两个伙伴趁着周日学校没人,搭人梯爬墙进了学校,去偷偷荡秋千。后来被看大门的老头子发现了,追着我们满校园跑,吓得我哇哇大哭。想来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时至今日,一副空荡荡的秋千摆在我的面前,我的身体竟然如此不适应了。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似乎与书本和电脑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体育运动很少参加,顶多偶尔打打篮球。工作以后更加告别了运动,几乎终日与电脑为伴。“四体不勤”,名副其实。而身体每每发出警告,这对于不到30岁的我来说,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再说“五谷不分”。也是在前天,我在博客写了这篇《荠菜开花》。第二天就有朋友留言说,这不是荠菜,像苦菜。虽然我也怀疑过这不是荠菜,因为我见过的荠菜的花都是白色的,而不是黄色,但是这棵植物实在像极了荠菜。苦菜我是见过的,苦菜花虽然是黄色的,但不应该是这样的叶子。于是虽然犹豫过,最终还是没有动摇。今天又有朋友留言,也说这是苦菜,我不禁开始深深怀疑自己的判断了。晚上回到家,我抱着花盆仔细瞅,还是排除了苦菜。母亲正好在这里,我于是向母亲请教。如果说我脱离乡土已久的话,母亲却是始终与它们为伴的。母亲很仔细地观察了几分钟,很肯定地说这不是荠菜。起初她判断也是苦菜,但随即又否定了。最终她也没能给出确切的名称,光说这是一种常见的草,不是荠菜,也不是苦菜。
  它究竟是什么草,似乎还无法下结论。但是荠菜是肯定已经被否定了的。我之前的随口臆断,还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篇《荠菜开花》,就是十分讽刺的了。虽然它是荠菜还是苦菜或者是其他什么草,对于这篇文章的主旨而言影响不大,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我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那种“五谷不分”的“境界”,我竟然在不经意间达到了。我不会狡辩说这是一种无心的误判,因为我曾非常确信它是荠菜。即使有两位朋友以及我的母亲都已经否决了,我甚至至今还不相信它不是一棵荠菜,除了它不应该开黄花以外。所以这不是什么误判,确实是一种错误。是一种“五谷不分”。小时候听老师讲“指麦为韭”的故事的时候,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今天,竟然在我不经意间奇迹般地实现了。只不过这很不光彩。
  “四体不勤”是我脱离了锻炼。“五谷不分”是我脱离了劳动。我纵然一直以来十分刻意地让自己尽量不要脱离土地,脱离农村,脱离生活,但还是在不经意间与它们慢慢地脱节。而付出了这样的代价,我也并非是融入了城市和更高级的生活,我仍游离在主流的边缘。我迫切需要改变这些,我需要回到它们中间去。美丽的城市里面,坐在办公室里貌似人五人六地上班,这样的生活确实可以让我收获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的获得不能以另一些美好东西的失去为代价,否则我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感到惋惜。

2009年4月21日夜

荠菜开花

  自从08年初把相机丢了之后,我就很少有机会照相,相册也很久没有更新了。前段时间给老朋友F君帮了一些忙,F君执意要送我点东西。起初他想在我搬家的时候送我一台电视,但我对电视这个东西不太感冒,于是表达了想再买一部相机的想法。起初也只是说说,不料F君果真把相机买来了。中午的时候把相机送到了楼下。一部非常漂亮的相机,索尼T77。他说本想买个银白色的,却没有货了,只好买了一部粉红的。其实相机是什么颜色的已经并不重要了,有了它我可以继续用照片记录生活了,这很有意义。
  下午的时候煞有介事地在家照相,摆了很多姿势,照了许多,但最后一张也没有看上眼。虽然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有自知之明,但看了照片之后仍然感到失望。不知道是否最近确实劳累的缘故,感觉自己脸色比较差,精神也并不太好,于是本就不帅的脸变得更不帅,甚至连自己都感觉有些惨不忍睹了,虽然遴选再三,终究没有找到一张合适的可以上传。
  于是我想起了花盆里那棵荠菜。连续两年我都用这个花盆种豆角,今年考虑到下半年可能要搬家,豆角这种植物不便移动,便没有种。但这个盆里却奇迹般地长出了一棵荠菜,而且长得劲头十足。这位不速之客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很认真地浇水,它也很争气的生长。于是到今天,它已经颇具生气。除了长出了很多嫩绿的叶子,还有一根花柄使劲往上蹿,最后在顶部分出一组花骨朵,一副含苞待放的样子。虽然在农村的时候荠菜这种植物见得很多,但从未如此认真地观察过它。和其他娇艳的花相比,荠菜花要显得土气得多。我很想从这种花里看出更多的美感,有些惊喜的收获,但这确实很难,这确实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就像有些人生来就不帅、不漂亮一样,这种花生来就很普通。
  从观赏的角度讲,荠菜并不值得养,即使它已经奇迹般的生长出来,也完全可以被连根拔除或者自生自灭。但我一向认为种植植物并不完全是为了欣赏,我更乐于去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的生长让我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力量。植物的四季轮回对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浓缩。于是我从植物那里感悟到一些东西,我向植物学习。
  我尤其钟情于那些普通植物,甚至是农作物、蔬菜或者野花野草。这也许是因为我骨子里感觉自己和这些植物更相似的缘故。这些普通植物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平凡而卑微,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生命力都很顽强,不需要精心的呵护,只需要一缕阳光和一点点微薄的土壤。他们都朴素无华,没有绚丽的枝叶和妖娆的花朵,但他们让人感到分外亲切,仿佛老朋友,或者儿时的伙伴。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卑微到可以被遗忘,普通到没有什么可以被欣赏,悲惨到到一生都可以任人践踏,但他们坚强到在每一个春天都按时发芽。在人的眼里,花花草草也能分出美丑贵贱,但在大自然里,他们可以公平地享受阳光雨露,努力地完成一棵植物的任务。“高松小草,并生一山,各与造物之气相通。松不顾草,草不附松,自为生气,不相假借”。有了这种生气,做一棵普通的植物并没有什么不好,最多只是多一些寂寞而已。
  纵然是普通的植物,也并非没有伟大的权利,也并非没有伟大过,也并非没有可欣赏之处,只是虽然它与我们终日为伴,我们却习惯了视而不见。苏轼在《赤壁赋》中所惊叹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不就是这样被惊艳地发现的、属于普通植物的伟大时刻吗?这样“凌万顷之茫然”的伟大气概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只是我们一直把它当场一片普通的芦苇罢了。
  一棵荠菜也可以引出一个话题,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我的初衷只不过是贴两张照片然后简单解释一下照片的来由,不料写着写着却慢慢沉重起来。也许是对于普通植物的天然的特殊感情,使我对这种低贱的植物产生了同情,仿佛要为他们鸣不平。这棵荠菜仿佛变成了黄巢眼里的那一园菊花:“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这种天生的革命家,对于不公平的命运首先想到的是颠覆。“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自己当上青帝,把造物扭转。我不是革命家,我把对一棵荠菜的同情转化为为它寻找一种可以自我安慰的开脱之法。这对它是一种帮助还是一种麻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世间并没有青帝,自然的规律也不可扭转,既然生来就是一棵荠菜,不妨就做一棵自信的、顽强的荠菜。总有人会欣赏你,比如我。

2009年4月18日夜

为谁错过春天

  春天早就来了,气温一日日升高,草坪一日日变绿,树木一日日青翠,花儿一日日鲜艳。在这个春天,我却一一忽略了他们。要知道我是多么热爱这些。但今天我必须承认,我错过了这个春天。
  工作上很忙,一年一度的精品课程又开始评选,44门课程都要上网,课程门数几乎两倍于往年。三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事关重大而又时间紧迫。还有学院英文版网站的制作,等等。这些事情分离开来看,任何一件都不是非常困难,但是如果同时发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面,就让人非常狼狈。
  不止这些。论文已经提交上去。最近3周都在拼命挤时间写论文,3月28日左右开始拟定题目,3月30日确定目录,4月4日近5万字的论文第一稿定稿,4月7日赴黄岛见导师,4月8日返回,4月15日再次去黄岛,定稿并打印上交,天黑前返回。这些事情如果分离的来看,任何一件都不算紧张,但是如果在忙碌的工作的间隙一一做到,在这短短的两周里,就非常不容易。
  还不止这些。其他业务上也很能凑热闹。给朋友做的程序,改的网站,也在这期间找我修改。问题五花八门,纵然是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还是要强迫自己平静下心情来修改一行行代码。这些修改如果分离开来看,任何一件都不算复杂,但是如果同时发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就让人非常抓狂。
  还有。最重要的还没有说。LP临产在即。虽然在小家伙降生之前所能做的只是平静地等待,但是等待也要消耗精力,尤其在我最近太多地方需要花费精力的情况下,这就显得更沉重。因为这件事情要时刻固定的大脑的某个位置,就像兜里揣了一个定好了时间但是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的闹钟,随时就会响起来。而一旦响起来,就是集结号,需要抛弃一切手上的工作。虽然这样的等待让人有实现期待的幸福感,但同样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这件事情如果单独来看,是幸福的,但如果和上面的这些事情同时发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面,就让人非常疲惫。
  母亲两周前就来了,同来的还有姐姐和外甥女。家里多了三口人,有些事需要照顾到。我中午开始回家吃饭,多半是为了礼节。小外甥女有些调皮,能哭,能闹。我不担心我的生活受到什么影响,我倒是担心楼下是否能受得了。她随时可能会推着一个板凳在房间里来回奔跑,制造让人崩溃的噪音。还随时会抱着我的篮球在地板上摔。和小孩子是没法讲理的,她要做什么就必须让她做,否则就是哭,大哭。养一个孩子真是不易,一个快2周岁的孩子尚且如此。这件事如果在平常发生,让人有天伦之乐的幸福感。但如果和上面的这些事同时发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就让人非常无奈。
  最近的一切事情都不是坏事,如果分离地来看,都是本职工作的需要、个人发展的必然、生活本应有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同时发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就让人倍感忙碌。
  在这样的时间表里,写博客太奢侈了。哪怕来看一眼,也需要专门腾出时间。胡子又长了,头发也要理了,但这都需要花费时间,甚至想起它们都需要消耗精力。在这样的时间表里,这样的精力消耗太奢侈了。很久没有玩游戏,比赛也错过了好多场,这本是多么让人放松的事啊,但这都要花费时间。在这样的时间表里,休息显得太奢侈了。能够保证基本的睡眠,也殊为不易。最近我做梦很少,躺下就能睡着。我困扰已久的失眠不治而愈,这就是唯一的塞翁失马之福。
  到了今天,当精品课程已经全部上网,教学成果奖已经成功上报,英文版网站已经做完,论文已经提交盲评,朋友们的事基本处理完毕,我忽然想感谢一个人,这就是在LP肚子里即将出世的小家伙。我发现他(她)还未出世就如此善解人意,在我完成了这两周中一系列的工作后,他(她)还在静静地等待,也许是在等我做好准备的那一天。即使他(她)在这两周中的任何一天出世,都是非常正常无可非议的,但他(她)等到了今天,等到了我终于可以专心等待他(她)与我见面的今天。他(她)也许还要继续等,等我完成这个周日的精品课程评选会,等我下一周因为学生劳动周而不需要上课的时候,在那个最合适的、最让我省心的、即使事先精心设计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的完美时刻,隆重地诞生。我需要谢谢他(她),他(她)真的很宽容,对这个奔波中的父亲。
  虽然此时此刻手上剩余的工作还无法让我决定今晚是否要早点睡觉,但瞬间闪现的倾诉的愿望要求我来到这里,用最短的时间记录下这一刻的感觉,但仍占用了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过去的几周我像一个负重的旅者追逐末班车,虽然劳累但不敢有丝毫停歇,不允许逃避也不允许错过。坚持是唯一的选择。
  也许下一次写博客,就是小家伙与我见面的时刻。我忽然感到我有很多话要跟他(她)说,而且我相信他(她)一定懂得。紧密的日程表和焦急并略带不安的等待,让这个春天并不浪漫,但为了你们,错过这个一年一度的季节,不可惜。

2009年4月1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