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上学的时候,不记得哪一年了,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城里的孩子到农村,不认识麦苗,说是韭菜。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很愤慨,用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这就是我从小就印象深刻的“指麦为韭”的典故。
  虽然我离开农村也将近10年了,但从未想过,自己也绝不相信会这么快忘本,从来就不敢相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会有一天用在我身上。正是受到这种盲目自信的麻痹,我却结结实实被自己讽刺了一番。
  先说“四体不勤”。很久没有出去散步了,一半是由于工作忙,另一半是即使偶有小暇,天气也未必允许。上个周日,也就是前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煦,LP临产在即,需要多活动,于是非常难得地陪她出去散步。溜达到一处公园,竟然有副秋千,而且竟然没有人占用,N年没有荡过秋千的我,按捺不住童心,于是聊发少年狂,痛痛快快荡了一番。荡秋千的时候兴致高的很,没感到什么不适,从秋千上下来,竟然有些头晕目眩。坚持回到家,胸口发闷,有点恶心。到了吃饭的时候,刚吃下一口,竟然差点呕吐出来,弄得午饭都没有吃。这让我感到震惊。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安了一副秋千,平时管的很严,一般不让上去玩。有一次我和两个伙伴趁着周日学校没人,搭人梯爬墙进了学校,去偷偷荡秋千。后来被看大门的老头子发现了,追着我们满校园跑,吓得我哇哇大哭。想来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时至今日,一副空荡荡的秋千摆在我的面前,我的身体竟然如此不适应了。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似乎与书本和电脑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体育运动很少参加,顶多偶尔打打篮球。工作以后更加告别了运动,几乎终日与电脑为伴。“四体不勤”,名副其实。而身体每每发出警告,这对于不到30岁的我来说,是必须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再说“五谷不分”。也是在前天,我在博客写了这篇《荠菜开花》。第二天就有朋友留言说,这不是荠菜,像苦菜。虽然我也怀疑过这不是荠菜,因为我见过的荠菜的花都是白色的,而不是黄色,但是这棵植物实在像极了荠菜。苦菜我是见过的,苦菜花虽然是黄色的,但不应该是这样的叶子。于是虽然犹豫过,最终还是没有动摇。今天又有朋友留言,也说这是苦菜,我不禁开始深深怀疑自己的判断了。晚上回到家,我抱着花盆仔细瞅,还是排除了苦菜。母亲正好在这里,我于是向母亲请教。如果说我脱离乡土已久的话,母亲却是始终与它们为伴的。母亲很仔细地观察了几分钟,很肯定地说这不是荠菜。起初她判断也是苦菜,但随即又否定了。最终她也没能给出确切的名称,光说这是一种常见的草,不是荠菜,也不是苦菜。
  它究竟是什么草,似乎还无法下结论。但是荠菜是肯定已经被否定了的。我之前的随口臆断,还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篇《荠菜开花》,就是十分讽刺的了。虽然它是荠菜还是苦菜或者是其他什么草,对于这篇文章的主旨而言影响不大,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我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那种“五谷不分”的“境界”,我竟然在不经意间达到了。我不会狡辩说这是一种无心的误判,因为我曾非常确信它是荠菜。即使有两位朋友以及我的母亲都已经否决了,我甚至至今还不相信它不是一棵荠菜,除了它不应该开黄花以外。所以这不是什么误判,确实是一种错误。是一种“五谷不分”。小时候听老师讲“指麦为韭”的故事的时候,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今天,竟然在我不经意间奇迹般地实现了。只不过这很不光彩。
  “四体不勤”是我脱离了锻炼。“五谷不分”是我脱离了劳动。我纵然一直以来十分刻意地让自己尽量不要脱离土地,脱离农村,脱离生活,但还是在不经意间与它们慢慢地脱节。而付出了这样的代价,我也并非是融入了城市和更高级的生活,我仍游离在主流的边缘。我迫切需要改变这些,我需要回到它们中间去。美丽的城市里面,坐在办公室里貌似人五人六地上班,这样的生活确实可以让我收获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的获得不能以另一些美好东西的失去为代价,否则我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感到惋惜。

2009年4月21日夜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上有1条评论

  1. 解释

    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质疑,竟然引出老弟一篇博文,首先是欣慰,欣慰老弟的勤奋和严谨,其次是诚恐,诚恐老弟的态度,此文四体不勤无可厚非,五谷不分却不至于,我也算半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乡间地头抑或山岭小溪边的植物,并不是人人都能说出名字的。昨天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到现在才知道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赤练蛇竟然就是我们常见的土话叫花绛盘的一种蛇。

    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