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这是很老的一句话了。。
大概知道“相濡以沫”这个词的人很多,知道这个故事的人就少一些,知道后面还有一句“不若相忘于江湖”的人估计就更少了。

自从看到了这句话的完整版本,才知道以前对“相濡以沫”的理解,只是断章取义。一直以来都把它看作一个美丽和感人的词语,读了庄子这句话之后,才理解的更加深刻,也产生了更多的感慨。用这句话来比较当前社会上的许多事情,似乎原本认为费解的事情,都不再难么难以理解了。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发出的感慨。虽然我本人并不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但是仍然非常喜欢这句话,它给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思路,另一种立场,另一种出发点。与其抱着敬仰与感动的心情来欣赏一种残酷的美,不如看到平凡的、幸福的生活。

可以想象,当人们围着两条即将渴死但是相互用唾液湿润对方的鱼唏嘘赞叹,感动涕零的时候,庄子在一旁喃喃的说道——我宁愿看到它们互相不认识,在广阔的江河里面自由的游弋,也不愿看到这种残酷境地里的深情厚谊和依依不舍。

这样的观点也许正能解释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爱情的选择——流行一种“快餐”式爱情。在想发生爱情的时候就发生,在遇到困难,或者遇到更好的一段爱情的时候就结束。很多人为了一个更好的工作,为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为了自己更大的发展,放弃了自己先前的感情,背叛了自己的情感,去选择分手或者另一段感情,甚至有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恋爱,不去考虑责任和诺言,不需要什么理由就可以结束一段爱情,先前的海誓山盟都可以作为儿童的游戏。——然而就是这样的感情,双方却都可以坦然的面对,一笑而过。这种现象我曾一度十分费解而且十分反对的。认为这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精神堕落的表现。但是现在,我似乎逐渐明白了有一部分人的选择——如果分手可以让困境中的两个人获得解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那分手又有何不可呢?又有什么可批评的呢?
当然——必须要强调的是,这种选择必须对两个人都有利,而不是一个人背叛另一个人来获得自己的更好生活,而把痛苦留给另外一方。
乱七八糟,越想越乱,越说越乱,都乱得一塌糊涂,就到这里吧。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上有1条评论

  1. 为什么不会哭

    查了下,得到如下结果!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河水干枯了,鱼儿们在陆地上苟延残喘,只好吐沫子相互湿润,这情景的确感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彼此互不相识,畅游于江湖之中,来得自由自在。

      通俗的解释: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还有一种解释:
      相濡以沫 不若相忘于江湖
      听说过一个很古老的故事:说有两条鱼,生活在大海里,某日被海水冲到一个浅浅的水沟,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才能得已共同生存,这就是成语“相濡以沫”的由来。但这样的故事只是人们虚幻的,真实的情况是:海水总要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它们要相忘于江湖。是啊,终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现代人 说这话话,中心在“相忘”,意思是如其我们在一起苦苦相厮守,相羁绊,不如就这样洒脱的告别,彼此相忘。

      所以有时候也指和陌生人邂逅后,不必再联系,就此相忘,两不牵挂。

    回复

为什么不会哭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