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凤何不鸣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水调歌头》

  被苏轼陶醉,已经很久。
  我真的很少崇拜什么人,苏轼却是其一。不仅崇拜,我简直被他迷醉。听说他的墓在河南,如果哪天有机会去到那里,我想我会禁不住给他下跪磕头——要知道我见到明太祖的塑像不过是鞠了三个躬,在孔子墓前也不过行了注目礼而已。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第一次读苏轼的句子,也许是从那首《明月几时有》开始?他的好多词句,都已经渗透我的每一个细胞,在每一条毛细血管中流淌。他的很多句子,曾经无数次地被我在心里反复默念,那种充满了潇洒、飘逸、淡然、乐观、自由、率真等等让人迷醉的优点的句子,将我深深折服。虽然我只是在很少的几年里与它们相伴,虽然我读书一向非常任性,只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章来细嚼慢咽,虽然我读过的可能只是苏轼所有作品的一小部分,但这并不能影响我成为他的忠实信徒。
  今天似乎很偶然地,我想起这一首。想起这一首,是因为想起了“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我知道这本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词,按说不应该自作聪明地生发出太多的联想。但是这句子分明又蕴藏了某个哲理。最近生活中的一些事,催促我思考人生,想着想着,就想起了这句。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是教人低调,教人“真人不露相”,教人不入俗流。这固然有些道理。但我想,彩凤不是因为不鸣才成为彩凤,而是因为成了彩凤所以才不鸣。“不鸣”的鸟很多,不见得都是彩凤。有时候鸣叫也是展示自己的机会,要不就不会有些鸟有资格被人豢养。人不是永远靠低调就能抬高自己,相反,只有达到了一定高度,低调才成为一种优点。就像骄傲和自信只差一步一样,谦虚和懦弱也只隔着一层窗户纸。
  本来我还非常想不厌其烦地列举苏轼的那些深深触动我灵魂的句子,但似乎这会打乱这篇文章的主题。我想我终有一天会做这件事,也许今晚,并不是最佳时机。

2009年11月5日夜

彩凤何不鸣》上有2条评论

  1. 娄大师

    这么点儿道理,啰嗦这么半天,人家苏老板才写了九个字,你数数你写了多少?简单道理,简单描述即可。

    回复
  2. 王大师

    兄弟,吾某日观《特别关注》,见一文作者乃“江海寄予生”,顷刻间忆起你之笔名“小舟从此逝”,实乃机缘巧合之事 。

    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