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

  岁月总在不经意间,带走我们很多东西,有些还是非常珍贵、失去了就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这些带走往往是在我们不察之下悄悄地发生,就像一个手艺纯熟的神偷,从不会失手。面对这样的神偷,我们只剩下追忆。
  岁月都偷走了我们什么呢?太多了,这些年中,我们所失去的一件件,难道不都和它有关?破旧的老屋,熟悉的老街,儿时的玩伴,心爱的玩具,一家四口围坐在天井里吃饭的情景,狂风暴雨中护住摇摇欲坠的房子,青涩唯美的初恋,淡淡地伤离别……太多了。甚至,岁月还带走了我们最爱的亲人,让我们永远阴阳两隔无法再见。在某段岁月里我们分明在一起,而后来的岁月里就有人永远的离开了。这一切的失去从来没有经过我们同意,就这样悄悄地被岁月带走了。高大严厉的父亲,已经变成一个干瘦的老头。温暖的母亲的怀抱,我已很久没有重温。手足情深的姐妹兄弟,如今各奔天涯。那老屋还在,却已是空巢一所。心爱的玩具丢在了哪个角落?初恋的美丽女孩,当年纯净的眸子里,是否已沾染了仆仆地风尘?
  《岁月神偷》就是在讲了这样的故事。也许都不算是故事,只是一杯浓茶或两壶淡酒间,聆听一个老朋友涓涓地诉说。说的是他,更像是自己。我们的经历也许是那么地不同,但岁月从我们身上带走的,却分明是一模一样的东西。否则,在聆听这诉说的时候,我不会泪流满面。如果你能够从一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你就必定会被它感动。虽然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很少感受到感动,也很少被自己感动而流泪。而当把这种平凡搬上银幕,我们作为旁观者,就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平凡的生活也蕴藏着终生难忘的不朽精神和坚强的力量。
  这是我很久以来终于又为一部电影说些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我看了很多电影,国内的、国外的,文艺的、喜剧的、科幻的、武侠的、战争的、无厘头的等等。包括最近最“炙手可热”的《唐山大地震》。这些电影中有很多能够让人有所触动,产生短暂的心血来潮,有说些什么的冲动。然而稍稍安静下来之后,这种冲动又会迅速消失。也许有些感动吧,但难以持久。就在上次看完《东风雨》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冲动,下决心写点东西,但可惜只写到一半,便半途而废了。这次看了《岁月神偷》,终于有了足够强烈的倾诉的冲动。
  很多人拿这部片子和张艺谋的《活着》比较,认为这是大陆和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亲情片。但在我看来,虽然我对《活着》的评价极高,但它并不完全属于这一类型。我更加愿意相信顾长卫的《孔雀》才是国内亲情片的永恒经典,是不朽之作。虽然顾长卫导演的作品不太多,但中国电影的历史上,倘若没有顾长卫的一笔,没有《孔雀》的一笔,就是完全荒唐和无法理喻的。我认为《孔雀》和《岁月神偷》是同一类型的,而且也是大陆亲情片中足以PK后者而且高于后者的。如果说《岁月神偷》在很多批评家眼里还能挑出一些矫饰的成分,情节的设计还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催泪的设计还有些艺术化的成分,那么《孔雀》则是完全洗尽铅华的平民史诗。而且相比而言,《孔雀》叙事的面更宽广,人物的表现更深刻,亲情的刻画更自然生动。我认为一部片子让人哭地稀里哗啦并不难,难的是让人始终眼眶湿润鼻子发酸,却并不会痛哭一场,甚至让人在微笑中噙着泪花,哀叹中攥紧拳头。《岁月神偷》和《孔雀》的最大相同之处在于关注平民,将镜头对准时代变迁下普通人的命运。他关注的是普通人的集体记忆。平凡人生活也许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这种表面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所蕴藏的坚韧与顽强,爱与责任,不需要用任何华丽的台词来修饰,不需要用任何波澜壮阔的情节来表现。
  说到普通人的电影,顾长卫并不最具代表性。像贾樟柯为代表的一批导演,他们的很多作品不仅对准平民而且在形式上已经几乎纯粹到纪录片的程度。他们这种特立独行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顾长卫和罗启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将艺术的表现手段不着痕迹地融入平民电影当中。当然仅就两部电影来看顾长卫显然更高明一些,他善于将强烈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完美融入到极度普通的情节和极度朴素的对白中,并用极度优美的摄影角度呈现出来。
  过多地谈《孔雀》会偏离主题,但我还是忍住不反复拿它和《岁月神偷》做比较,因为这两部都是我最近几年看过少有的优秀的无法忘怀的片子。虽然我对《孔雀》的评价更高,但对于在香港这样一个极度贫瘠的文化土壤中能够生长出《岁月神偷》这样的片子,还是非常欣喜的。我一直认为从单纯商业片的角度讲香港电影的成熟大陆十年内尚难望其项背。但就文艺片、亲情片方面而言,大陆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历史土壤带来的先天优势还是非常明显。
  既然终于说起了电影的话题,说起了亲情片的话题,我不禁又想对最近另一部一会打着灾难片一会打着亲情片最后用一个灾难片的名字却打着亲情片旗号的《唐山大地震》说两句,虽然大陆数亿的票房证明了其商业运作的一时成功,但这么一部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都有些褒义的电影,一会号称投资6000万一会说1.2亿,在投资1000万的《岁月神偷》面前不见得有什么值得炫耀。冯小刚所说的“诚意最重要”,在这部处处充满商业噱头的电影中并不太明显。那一句“投中国人寿,踏实”更是赤裸裸地强奸了观众的诚意。头十分钟作为灾难片来看还算马马虎虎,后面的130分钟则完全走回了中国式文艺片的老路,而且走的并不成功,对所谓亲情的刻画是十分拖沓、平淡、教条和学院化的。从一个小角度切入来表现大的灾难,是这类电影的惯用手法,是无可厚非的。而将一个四十多万人死伤,在整个人类灾难史上都留下深刻印记的重大灾难,用这么狭隘的视角来展现,怎么配得上这样一个名字。冯小刚将原著《余震》的名字改成《唐山大地震》,显然是商业的考虑。却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作品,远不足以撑起这个名字。
  岁月也偷走了中国电影一些东西。看看今天大陆电影界成名的大导演,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被“商业大片”、“票房”这样的词冲昏了头脑,他们投资越高、票房越高的作品,越难以超越他们自己创造的经典,甚至越来越远。张艺谋在进入本世纪以来就没有再奉献出超越历史的作品,奥运会之后在乌七八糟的《三枪》之后终于似乎要重拾朴素和纯真,拍了《山楂树之恋》。但还未上映,就打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的招牌,这已经让我倒了一半胃口。这样的口号本身就是极为浮躁和肤浅的。静秋和老三的爱情,何以就比《岁月神偷》里面老大的初恋更加干净?你为清白,谁为污浊?岁月偷走了中国电影的纯洁和真诚。对于张艺谋,我已彻底失望。对于冯小刚,我希望这次只是他一次失败的尝试,而不是本质的改变。否则,中国电影,真的需要去向岁月追索些什么了。
  
2010.9.26

岁月神偷》上有2条评论

  1. moon

    无意间在中央6看了这部片子,平淡的陈述,却让人不愿换台,看完了又忍不住唏嘘感慨一番。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很久都没看到这样好的片子了!

    回复

moon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