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生来等你——聂贞妇辞

此诗系清乾隆年间,双厚聂族均柱公房聂思斗公之妻邹氏70岁生日时所自创。后人评述此辞时,称是“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新婚不久的聂思斗因到四川看望并试图营救被强制移民蜀地的表兄弟,而只身入川。谁料一去不复还。据当时的分析,聂思斗其人也很可能被强制入了蜀籍。邹氏为其守望一生,无儿无女,坚守清贫孤独之家50年之久。

********************************************
谁云蜀道难?郎君从此去,易去亦易还!
何事归期误?一误五十年,岗头望眼穿!
分钗不再合,破镜岂重圆?
所天在何处?隔断巫山路;
染纸血痕腥,有鸿飞不度。

自郎出门前,未敢理丝弦;
夜问灯花信,灯花不肯传;
或存与或没?音书两断绝!
生亦不同衾,死岂能同穴?
门无五尺童,家无升斗舂;
一死妾心甘,姑在义不容。
妇职兼子职,为郎报罔极。
不求心郎知,但求妾心实。

妾非红颜姝,如何命亦孤?
生离即死别,有夫亦孀居!
孀居太酸楚,未若关山苦。
妾作易地观,肯为他乡贾。
年年江月明,夜夜杜鹃啼。
江月为谁照?杜鹃为谁鸣?
一段相思情,幻作相思梦;
相思梦未成,枕上泪常冻。
霜花容易落,霜草容易摧。
化蝶随郎去,化石待郎归;
两鬓尚封帛,为郎亲手结。
嘱语殓殡人,泉下与郎拆。

郎命长,妾命短,郎闻妾死心应软;
妾命长,郎命短,悔妾迟死妾负郎。
念念妾心肠!
********************************************

读完两遍,两行热泪已经夺眶而出。我想起了一首熟悉的旋律《白桦林》。这分明就是,分明就是那白发苍苍的新娘。这分明就是,落日夕阳中,那个守望的背影。这分明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任春雨淋湿心房,夏日灼黑脸庞,秋风吹皱肌肤,冬霜染白双鬓的痴心等待。这分明就是那任山川也载不动的悲哀,任岁月也经不起的等待。但是她做到了,这一生只为你,情愿为你画地为牢。
诗的名字叫“聂贞妇辞”,一提“贞妇”二字,在今天已经成了愚昧落后和可笑的代名词,让人联想到残酷的封建礼教。但是不论邹氏一生的等待是封建礼教所迫,还是个人的爱情信念坚贞,她50年中对丈夫不离不弃,不恨不怨,始终坚信丈夫能够回来。这一种精神就让人感动。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可贵的事情总是让人感动,让人钦佩。我们在向往着恒久的爱情的同时,是否也要扪心自问,我能不能用一生来等你?恒久的爱情不是什么礼教所能强加,也不是什么礼教可以拆散。

邹氏在当时,想必也是一位才女。不知道能不能查到她的传记。短短300个字中,将自己50年的辛酸和希望,把对丈夫的思念、牵挂、祝福还有坚信丈夫能回来的信念,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在这样的爱情面前,确实应“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我们固然要反对一切不幸福的婚姻,鼓励一切追求幸福的选择。但是我们同样要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唱出由衷的礼赞。在恋爱越来越自由的今天,离婚率却越来越高。我想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追求自由和幸福所能解释。如果一切行为都可以以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为借口,那还有多少事是人不能做的呢?个人的婚姻取向带来家庭变化的和伦理的变迁。也许伦理本来就应该不断变迁的?但是,总得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吧。

抛去精神层面的意义不说,光从文辞这一角度,这首诗也足以让人铭记。读罢此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长干行》。我认为,此诗的艺术水平绝不在《长干行》之下。语句平实,辞藻朴素,但感情四溢,动人心弦。读罢让人心潮难平,无言以表。个别字句不好理解,网上查找,未见有关于此诗的赏析,于是斗胆试释之,请各位专业人士指教。
——————————————————————–
  是谁说蜀道难行?你既然能去了那里,就一定能回来。可是为什么却延误了归期,一误就是五十年?村岗前望过你多少遍,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的身影?断开的钗子如何再合起来,破碎的镜子能不能重归圆满。夫君你现在究竟在哪里?关山万重,音讯不通。和着血泪给你写封信,却不知道应该寄到哪里……
  自从你从离开家门,我就不敢去碰那弦琴。晚上我看着灯花,灯花也传不出你要归来的音讯。你还活着么?为什么没有消息也不来一封信。活着不能和你同床共枕,死了我们能躺在一起吗?家里没有孩子,日子也是朝不保夕。我何尝不想死,来结束这一切,到黄泉去找你。但是年迈的婆婆还在,我怎么弃他不顾!我既当媳妇又当儿子,就是替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做这一切不指望你都能知道,只是让我的自己的心里踏实。
  我不是什么红颜美女,为什么命也这么苦,这么孤单。生离竟成死别。有丈夫还要过寡居的生活。寡居虽然有太多的酸楚,但是也比不上你万里关山跋涉之苦。如果能让我换个位置,我愿意去为你踏破关山,奔波他乡。 江上的明月年年照耀,杜鹃夜夜啼叫。那月亮是为哪些夜行人而照,那杜鹃的啼声又在呼唤谁。对你的思念,化作夜夜的相思梦。梦总是半夜醒来,泪水冻结在枕头上。霜打的花容易败落,霜打的草容易枯萎,我还能坚持多久呢?情愿像那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一只蝴蝶随你而去;情愿像那望夫台上的石头,化为石头也要等你回来。我的两鬓还留着封帛,这是你临走前亲手给我系的,我就是到了死的那一天,也要嘱咐给我殓殡的人,把这个封帛带到黄泉,让你给我拆下。
  郎君啊,如果你的命长,我的命短,听到我的死讯你应该感到心酸。如果我的命长,你的命短,我会后悔我死在你的后面,不能到那边去照顾你。夫君啊,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心里话。
——————————————————————–
几个词的释义未必准确,与大家探讨。
[蜀道难]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比喻古代四川多山,道路难行。
[所天]对君主、丈夫的敬称,此处应指丈夫。
[有鸿飞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鸿雁长飞光不度”。古人有“鸿雁传情”,此处应指书信不通。
[夜问灯花信]这个和民间占卜术有关。以前人们用油灯,中间的灯芯为碎布或棉花缠绕而成,在燃烧时有时候发出“噼啪”的轻微爆裂声,古人认为这是远行的人归来的预兆。我小时候父亲在外面务工,农村也常停电,也用过油灯,逢年过节,母亲有时也指着灯花说父亲要可能要回来。
[门无五尺童]家里没有孩子(新婚不久丈夫就远行未归,因此无子)
[家无升斗舂]升斗舂都是装粮食或者加工粮食用的工具。家里没有升斗舂,应该意思是日子过得比较贫寒,衣食不全。
[姑]古代媳妇称婆婆也称“姑”
[罔极]字面意思为“无法达到的”,这里应该指父母的养育大恩。
[妾非红颜姝]红颜姝,指美貌女子。古有“红颜薄命”一说,此句说“我不是红颜,为何也薄命(如何命亦孤)”。
[孀居太酸楚…肯为他乡贾]易地观,应该是现在常说的“换位思考”。这四句我感觉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一种引申的理解,大意就是我文中所译。第二种就是字面意思“寡居很辛苦,但是比不上身在异乡长途跋涉苦。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后者。” 表示彻底厌倦了这种生活。但是综合全诗来看,作者应该不是这个意思,所以采用了第一种。
[年年江月明…杜鹃为谁鸣]以月喻思念,有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杜甫有“今夜敷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苏轼也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都是借同在一轮明月下却身隔万水千山来抒发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化蝶,化石]化蝶应取自梁祝的传说。化石则有多个版本,但大意都是痴心守候,望眼欲穿,直至海枯石烂。
[封帛]此词无确切解释。唐代有个关于“封帛”的故事,也是丈夫远行,妻子为表忠贞,将头发纨起,以布封之,言“此发非君手不解”。十年后丈夫归来,封帛如故。此诗中必与此相同,可能这里指头巾、头饰或者扎头绳之类,总之为丈夫临行前亲手所扎,丈夫不回来,绝不拆开。可能一是为了留作纪念,二是为了忠贞,三是为了明志,表达坚信丈夫一定能回来的决心。如有“蓄须明志”、“须发明志”等。
[心应软]这个很难找到准确的表达,大概就是所谓“只能意会”吧。
[念念]这个我是坚决解释不了了,也许就是个拟声词。

2007年4月21日周六于办公室

此诗为聂族同胞聂斐斌先生根据史料家谱整理。此诗从其博客转载而来。在此致谢。
聂斐斌先生博客: http://blog.sina.com.cn/nfb
另:
我4月21日写了这篇文章,不久之后被聂斐斌先生无意发现,命名为《川渝聂胞不可不读的解读——聂庆鹏先生<我用一生来等你>》,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并为部分博客转载。聂斐斌先生在附的作者简介中称我为“山东大儒聂庆鹏先生”云云,实在是折煞我也。后辈得知先祖往事,慨叹不已,因而作此,与各位本家及专业人士交流,实在不敢称什么大儒,也无谈对整理聂族文化的贡献云云。

我用一生来等你——聂贞妇辞》上有2条评论

  1. 忘尘紫筑

    郎命长,妾命短,郎闻妾死心应软;
    妾命长,郎命短,悔妾迟死妾负郎。

    由此念及我与老公商量买养老保险。因为我们两个都是社会边缘人。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命运,完全时代造就。先不说这个,他说给他买,我说给我买。看起来似乎都自私。因为如果有一个人不在了,另一个人能领到一笔钱,还可以安享晚年。

    备注:社会边缘人,是我给我们这一批人起的名字。即是户口是非农,没有农村户口的那些个优惠条件,也没有一个正规单位的编制,没有养老保险。好像是被社会排挤出去,但与其他人一样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着。

    回复
  2. 忘尘紫筑

    还有一点,如果两个人同时都买,由于是自己出钱买,费用太大。也没有必要。

    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