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

  

  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是山东人,如果说没有听说过泰山,是不可能的。听说过之后如果从来没有心向往之,也是不可能的。泰山蜚声海内外,威名震古今,似乎快要成为中华精神的一个化身了。“五岳独尊”,拥有这样一个名头的山,足以让人不光有登高一望、俯仰天地的向往,更有心灵朝圣的意味。
  中国人似乎一直以来对爬山情有独钟。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虽然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却似乎偏爱体力消耗很大的登山。登山就像饮酒一样能够为才子们发挥才情注入兴奋剂。李白就是个典型,一生留下无数与山有关的诗作。那句儿时便十分熟悉且向往的“万里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深深的影响着我。还有那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更是恍然若仙。李白做梦都在爬山,那首美妙绝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证明。好多名山大川之所以成名,很多也是因为有了这些名人曾经的驻足。以至于如今很多山上都诞生了一些所谓“某某登临处”这样的景点。当然他们去时究竟在何处驻足可能没那么确定,但去过是确定的, 有诗作为证,有碑记为证,有“留言”为证。
  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从山下一直到顶峰,巨石、崖壁之上到处都刻满了历朝历代的游人留下的感悟。大多是对泰山景色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这里面不乏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杜甫这样的人民艺术家,还有皇帝老子、名臣良将、社会贤达各色人等。我知道石刻是门很高的手艺,除了一些粗糙的“某某到此一游”之外,其他的定然不是自己带了家伙边走边写边刻上去的,大概有的留下墨宝,有的留下文章,后人求得然后找人刻上去的。总之,这些石刻体现着雕刻的魅力、汉语的魅力、书法的魅力、文化的魅力和作者的个人魅力,进而升华为整个泰山的人文魅力。每一方石刻、每一通古碑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婉约或壮烈,或曲折离奇或引人入胜,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知道了这里曾有些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这是非常有趣的事。对于一座名山而言,高崖、深涧、奇峰、险路、巨木、古寺是基本构成要件,在旅游过度开发的今日,俯拾即是,难言特色。而历史、古迹和人文气息是一座山本质的沉淀,是最令人向往和回味的地方,也是一座山独有的灵魂。
  我不知道自己何时知道泰山,但对泰山的仰慕在过去三十年接触的电视、电影、书本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得到强化。无论是否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只有去了,才能死心。我之前距离泰山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我去泰安的山东科技大学参加工程硕士考试。当时住的地点就在泰山脚下,但时间关系,未能前往,只是在路边一个小店里买了一块不知道真假的“泰山石敢当”。再早一些的时候,我在曲阜求学,那是一个离泰安很近的地方,但不知道是决心不足还是机缘未到,到大学毕业也未能前往。工作后来到了日照,距离泰山又远了一些,但登泰山的梦似乎并不曾远去,只是一直缺乏一个斩钉截铁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距离做成一件事只需要一个决心。当我们决定放弃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到理由,而要做成一件事情却显得格外困难。就像这次泰山之旅,险些在天气炎热、花钱等理由中流产。而正是靠着心血来潮的冲动,才将这些理由抛之脑后,最终得以成行。
  8月4日中午出发,绕道沂南接上姐姐和姐夫,把楚涵寄到老家,经蒙阴到达泰安的时候是下午5点多。天公作美,台风“达维”余威犹在,沿线都是阴天,泰安有点毛毛雨,气温为近日最低,适宜登山。6日一早,在宾馆吃了早饭,驱车到了天外村。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为了照顾两个女人的体力,打算从天外村乘车到中天门。不料刚到天外村,有人上来询问,表示可以带车上山,比坐大巴上山划算。4个人往返中天门车费要240,而把车带到中天门只要100。显然这是一个便宜。于是当即答应。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被骗子骗到都是因为贪小便宜——这个道理搁在平时谁都懂,但骗子的本事就在于让你感觉这真的是一个便宜而不是骗局。那人指引着我们的车钻入一条坎坷不平的山路,走到一个村子里,便说中天门不远了,你们从这里上去吧。付了100元“导游费”,买了票,从小路进了山,遇到路人,问之中天门多远,答曰还有4公里。4公里听起来不远,但已经隐隐有了些上当的感觉。走了不远便到了一个叫“斗母宫”的地方,在路边买了一份地图,原来我们登山的位置就是泰山正门红门往西不远的地方——几乎是从红门爬上来的。很显然,这100被骗了。好在被骗不多,而且无论如何确实进了山,爬山的兴致还是压过了被骗的怒火,不能因此扫了兴致,还是专心爬山吧。
  比之于其他我爬过的山,泰山的路要宽一些,比较好走。从斗母宫到中天门这一段,海拔落差不大,相对比较平坦。沿途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总理奉安纪念碑、壶天阁、回马岭、四槐树等一些景点。初步登山,大家兴致都很高,体力也充沛,再加上日未出,雾未散,天气稍阴,凉风习习,边走边观赏风景,拍照片,十分惬意。路上见到了著名的“风月无边”石刻,不过这两个字比想象中的小的多,不甚壮观。倒是有块“青未了”的石刻,让人感觉颇有意境,便照了一张相。山路右边有山涧,流水淙淙,装了一瓶,饮之味甘,清冽爽口。山路每行不远便会有一处景点、凉亭或者高台,供人驻足休憩。边上往往有小商铺,主要卖些旅游纪念品,水和黄瓜、西瓜之类的水果,物价虽数倍于山下,但毕竟靠挑山工肩挑背扛,着实不易。
  9点半到了中天门,气象豁然开朗起来。远处的高峰从树木的缝隙中显现出来,壁立千尺,蔚为壮观。比之顶峰,中天门不过一土丘而已。这时太阳也出来了,没有树荫的地方已经有些炎热。两个女人的体力,已然没有信心继续爬下一段,便送她们去坐缆车,并负责行李。我和姐夫拿一个相机,一人一瓶水,继续向南天门进发。
  中天门到南天门才是真正挑战耐力的一段。10点左右从中天门汽车站出发,上行不远,到了一处“迎天”牌坊,看这名字,便是要起步登天了。再前行不远,遇一石刻群,有“峻岭”“曲径通霄”“人间天上”等石刻若干。再行一段,便到了云步桥,一座民国修建的石桥。过了云步桥,山路陡然,平地渐少,石阶渐高。此时人已气喘如牛,每五六十阶便要休息一次。恰好遇到卖登山杖的妇女,买了两根,一人一根,拄杖前行。这一路石刻很多,发现其中一方以古隶写道:“愿同胞努力前进,上达极峰,独立南天门,高瞻远瞩,捧日拏云……民国十八年九月三十日醴陵袁家普识”。虽然不知道这袁家普为何人,但这句话还是鼓舞了我,咬紧牙关,戮力前行。回来后查了百科,才知道袁家普乃民国名士,为官为学皆颇有风骨,登此山时已65岁,不禁更加敬佩几分。过了五大夫松、飞来石、东岳庙、望人松、万丈碑,到了一处石刻集中之地。有隆庆五年山东按察使吴文叶所书“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八个大字,康熙年泰安使者祁国祚题“举步腾云”。还有道光年王鸿题的小诗一首“梦游天地外,身堕烟霞中。愿举饱腹稿,万古开心胸。”,豪气干云,颇壮气势。再往上爬,便赫然到了十八盘。之前只是听说,真正到了这里,还是有几分怯意,1600级石阶,海拔落差400米,登泰山的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段。和姐夫在十八盘指示牌前照了相,略作休整之后,开始挑战。这一段不免气喘如雷,汗流如雨,每二三十阶便要休息。此时休息也顾不得干净,石阶上随处一坐便可喘息。一路上不时见有老者、妇女和十来岁的孩子,这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他们能上去,咱也能上去!怀着这样的信念,咬紧牙关,一路石阶而上,过了龙门,登了升仙坊,南天门终于远远在望。回望来路,山路曲折,绵延无尽,山高路陡,人微如蚁。这时体力已经透支,每上一阶,肌肉酸软。我想起了李白在《蜀道难》中的嗟叹“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感受是一样的,只不过他“坐长叹”,我是“坐长喘”。
  到达南天门的时候,两个女人已经等候多时。难怪,已经是正午12点了。可惜的是袁家普说的“独立南天门”无法实现,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别说独立,就是找个能照相的地方都极难。而且此处台阶极陡,不宜久留。最关键的是现在已经举步维艰,饥饿难忍。早上的一桶大碗面,早已消耗得干干净净,急需补充能量。于是过了南天门,到了天街,找了一处人少的地方,拿出东西,饱餐一顿。休整完毕之后,一起向玉皇顶进发。沿途欣赏了天街、孔子庙、西神门、日观峰、青帝宫等景点,最后终于抵达了泰山顶峰的标志性石刻“五岳独尊”前。这块石头没有电视中和图片上见的那么壮观,只有2米多高。但经历了6个多小时精疲力尽的攀登,终于见到这四个字,还是分外激动的。可惜的是人太多,想照一张漂亮的照片困难得很,勉强照了一张,回来后发现少了一个“五”,算是小小的遗憾吧。从五岳独尊石南行数步,有一处崖壁。这时候天气放晴,云雾散尽,山在云上,人在云端,天空湛蓝,白云如棉,俯视泰安城,尽收眼底。据说在晚上从这里还能看到济南的灯光。站在山巅,让人感叹山河壮美,自然神奇。凡尘琐事抛诸脑后,来路辛苦化为云烟,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游玩到2点多,考虑到还要返程,便乘坐索道下山。不料索道人满为患,队伍排了数里,烈日下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在3点多坐上缆车。十分钟不到,下到中天门。老姐体力已然极限,寸步难移,只好乘车下山。我们三人自觉尚可,便从中山门步行去开车。下山毕竟比上山快些,而且路上已然兴致全无,一心只想天黑前返程,用了一个半小时,休息了四五次,便到了山底。驱车去天外村车站接上老姐,在路边吃了一个西瓜,7点开始返程。9点抵达沂南,父亲已经炖好了鸡汤,孩子已经入睡。晚上10点钟从沂南启程,12点返回日照,泰山之行画上句号。
  回来后的两天,都在家休息。身体没有想象中的糟糕,没有太痛苦便恢复如初了。其实登山就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挑战自我的体能极限和意志极限。在山路上我曾遇到一个双脚残疾,仅用两手支撑爬泰山的人,在中天门之前我见过他,后来下山没有再遇到。不知道他最终能否登顶,但他的行为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精神。登山的过程是漫长的、辛苦的,但登顶之后俯仰天地,举步腾云的感觉,能让一切辛苦如云消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攀登者的最终追求。
  这个原本枯燥无味即将结束的暑假因为这次行动变得意义非凡。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我知道我一直在路上。我前些天去了枣庄,过些天可能要去黄山,我这几天差一点就去了乌鲁木齐——要不是有楚涵的拖累,我就毫无疑问地去了。楚涵欠我一次乌鲁木齐,长了大她要补给我。唯有在路上,才让我感到生命没有停滞,没有等待,没有窝藏,而是在一直向前。

2012年8月8日(写下这个日期才意识到这是北京奥运开幕4周年——不过显然,大家都已经忘记了。)

泰山游记》上有3条评论

  1. 佚名

    很久没来看看了,这个博客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一直浮躁的自己,在浏览这个博客的时候,总是能得到发自心底的震感,一如既往的在关注着这个博客,只是今天看的时候有点意外,原来17php的网站没有了吗?一直没记住这个博客那么好记的名字,是因为有17php这个更好记的名字,虽然如此,但是还是找到这个博客。

    看了这个游记,才忽然发现人生的美好很多时候需要文字图片才能永恒,很久前去过泰山,现在想想竟然是那么模糊,想不起上次的泰山之旅留下了什么,遗憾。

    从沂南到日照如果不走高速要途径莒南的,我们近在咫尺,那日如机缘巧合,期盼见面一叙!

    回复
  2. 聂庆鹏

    TO:佚名兄 确实有日子没见你留言了,先祝顺! nqp.me是后来申请的域名,blog.17php.com也仍然可以访问。莒南我不太常去,但也有些亲戚的亲戚或者朋友的朋友在那边,我想一定随时有机会可以去的。

    回复

17ing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