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殇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早上一上班,就看到了这条新闻。我相信,这一天,2008年5月19日,以及5月12日,都将永远被载入史册。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个日子将被人们时时提起,这是自从这个国家诞生以来最悲痛的一天,也是最壮烈的一天。我们等这个第一次,已经等了太久。这是第一次为真真正正的普通民众降半旗,并设立哀悼日。两千三百年来这片土地上草芥一般的生命第一次拥有这样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第一次得到了应有的彰显和体现。民之痛,国之殇,第一次以如此清晰和坚定的姿态紧紧相连。这必将永载史册,这必将永镌人心。
  曾几何时,在一次次的灾难面前,在一次次数十乃至数百民众的生命在或天灾或人祸中无辜逝去的时候,我们就在期待,在追问,在呐喊,在等待这庄严的仪式,在等待这划时代的第一次。终于,这次数万人罹难的大地震,震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的同时,也震动了天安门的旗杆。举国之难,举国之丧。
  “捐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从来就不惧怕灾难,从来就是无比勇敢和坚强。他们随时可以为守卫祖国、守护家园牺牲一切。我们的民众从来就是这样朴实和顽强。而当他们自己遭受难以复加的灾难,他们需要国家这样的表示,哪怕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示,也弥足珍贵。
  我们不希望灾难再次发生,我们永远不愿意看到半旗。我们所追求和希冀的,是对生命的尊严、价值和意义的尊重,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植根。是从国家的层面上对普通民众生命的体恤,唤醒人们日渐麻木的神经。用同荣辱进退、共生死存亡的集体意志,凝聚整个国家的力量。当我们悲痛时,我们希望看到国家和我们一起悲痛。更精确的说,我们希望看到这个国家的管理者们与我们有一样的情感,与我们的心贴近。要达到这样的共鸣,我们就需要当政者以他们应有的的形式,做出表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算一句激励也罢,一种长歌当哭的自我安慰也罢。在这样的痛苦面前,文字是何等软弱和无助。但是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我们心里仍然有信念,仍然相信明天,那么灾难就不是末日,只是一个悲壮的起点。饱经苦难的同胞,饱经苦难的祖国又一次顽强的爬起来,继续前行。以后的脚步,必然更加稳重和坚定。

5月19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