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春天

  最近博客没写,但思考的却很多。正是因为想的太多太杂太深太远,以至于无从说起了,于是便什么也没说。
  不光是最近的几天,应该说最近的一两个月我都不知道能写点什么。我有一种预感,我正在走向一个思想的冰点,就像最近半年持续下滑的世界经济一样,我的整个思维都在收缩、凝固,我变的越发迟钝。我的目光越来越短,越来越集中,最终聚焦到一小堆口粮上面。越是在加速的下沉中,越能感到自己的可悲,一种难以宽恕难以容忍的可悲。难道没有想过逃离?想过。但逃离的代价更加可怕,而收获却不可预期。我没有逃离的勇气,与生俱来的懦弱又一次占了上风。值得讽刺的的日子过的足够久,也可以慢慢适应直到成为一种习惯。
  前几天和学校一个老教师吃饭,席间知道他竟然研究佛学,而且颇为信奉。于是免不了要讨论一些所谓人生的话题。我表达了逃离的意愿和无法逃离的无奈,他却直接否定了逃离的可能。不能获得向往的自由的根结在于无法做出必须的牺牲。缺少了这些牺牲所谓自由只能是镜花水月。然而无法做出牺牲并非缺乏直面自己惨淡人生的勇气,而是缺乏抛弃与生俱来的种种责任的勇气。
  有位我不认识的朋友在QQ上找到我,说我最近写的一些东西都有些忧伤。他希望看到更多鼓舞人心的东西,因为他也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与我相似的人生,在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徘徊取舍。他说他需要从我这里汲取一些力量。我忽然感到有些苦涩。我又何尝不是一直在追寻一种力量,渴望一种力量。一种能够帮助我在许多事情中做出抉择的勇气。我多少年来,一直非常自满,也非常津津乐道的乐观主义,已经不能解决实际的困难。乐观主义有时候是一种自我麻痹,让自己获得暂时的洒脱,但只要不能与庸俗彻底决裂,乐观主义只能充当痛苦时的麻醉剂。甚至是自欺欺人。
  这两天工程硕士又开始上课,百无聊赖之时又想起了读书,于是拿了一本大学时买的张承志《以笔为旗》来读,这又加剧了思想的疼痛。如果说野性的驯化是一个注定痛苦的过程,那么让已经驯化的动物重拾野性更加困难。甚至他们已经忘记了野性,已经适应了并安心于被驯化的生活。在一个强大的不容置疑的规则体系中无休止地争取更加有利的位置,干劲十足。
  应该说这并不是一种必须加以否定和毫无吸引力的生活。这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生活。但这不应该是一种公式化的、公理化生活。有的人愿意尝试一种规则之外的生活,甚至企图以自己的牺牲来动摇、改变或颠覆一些规则,或者哪怕仅仅是为规则之中的人提供一种失败的参照。他们愿意去实践一些在很多人看来只能作为梦想的梦想,他们以一种特殊的、稀有的存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有一天,这些人的坚持吸引了更多的模仿者,而最终使得规则有所改变,他们的意义便得以彰显。这样的人看起来不可理喻,但有人却一直在坚持着。
  每当我想到生命终将有一天走到尽头,总会问自己是否还有什么事情比现在做的事情更有意义,更能让自己在尽头上回望时充满感动和温馨。我一直在寻觅答案。我就象一个航海者丢失了罗盘,非常害怕生命之船偏离了正确的航线。我也在想是否该停下来重新估算,但风浪却不断催促着我向前。我就在这样的惶恐不安中航行,虽然一路向前,但却东西莫辨。
  也许并没有这么悲观,也许应该相信直觉的指引,向着未知继续挑战,即使不能达到向往的海岛,也能收获意外的彼岸。也许未来值得期待,也许下一站就是春天。
  下一站春天。是那个传说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春天吗?

2009.2.12夜

下一站春天》上有4条评论

  1. 17ing

    呵呵 聂老师 《以笔为旗》这本书怎么样 写什么的 我也想买本来读。。。 #taoqi#

    回复
  2. 17ing

    呵呵 找到了
    [url=http://www.wangf.net/data/articles/c06/278.html]http://www.wangf.net/data/articles/c06/278.html[/url]

    回复
  3. RZNQP

    TO:17ing

    《以笔为旗》是张承志的一本集子,主要是散文和学术文章。我比较喜欢的就是第一部分,散文部分。就像当年读《文化苦旅》一样,张承志的散文我很喜欢。《此一世以笔为旗》、《在中国信仰》、《满山周粟》、《从石壕村到深井里》等我都很喜欢。这本书后面关于学术方面的一些东西我看不懂,也没大有兴趣。总起来说我对张承志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有信仰的人。

    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下。

    回复

RZNQP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