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很冷。早上出门前错误的估计了一天的气温走势,于是错误地选择了衣服,于是下午下班回来的路上骑着电动车冻得我头晕脑胀。头晕脑胀这个词用来形容寒冷似乎比较新颖,但我当时确实就是这个感觉。
十二天并不是这个博客更新周期的最长记录,所以今晚本来还不是逼迫自己必须写一点什么的时候。甚至按照原计划,我还要“闭关”一周左右来完成我的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但是晚饭之后坐在电脑前面对着论文忽然感到疲惫,进而有些厌倦,再加上LP在旁边坐着,不时将削好的橙子和苹果塞进我嘴里,也从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我的斗志,分散了注意力,于是毅然决定今晚不写论文了。不写论文总要找点什么事干,首先想到的是来这里看一下。虽然最近半年多来迫于工作的繁缛和意志的消磨,这个博客的更新周期不断延长,但仍不能改变很多朋友一如既往持续关心我的事实。这也是鼓舞甚至说强迫我必须坚持下去的理由。
前几天和一群人吃饭,桌子上一位老教师对我说,她经常来看我的博客,她说我的博客让她改变了对80后的看法。我免不了诚惶诚恐地谦虚一番。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对什么70后、80后、90后的划分相当不屑。因为这本就是无端的不负责任的划分。出生的时代固然可以影响一个人,但还不至于造就或者决定一个人。所以根本不需要战战兢兢地用极端的个例去证明什么,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一代人身上固然会有这一代人的时代特征,但人的成长并不只受成长时代的局限,悠远的历史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相对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而言十年间隔对一个人历史观的形成影响又能有多大。也许在早出生几年的人的眼里,晚出生几年的人永远是长不大的孩童,年龄的优势可以让他们永远以长辈或长者的身份出现,而对晚辈的种种作为指手画脚。这看似是一种善意的说教,或者是一种无私的忧国忧民,实则是自作多情地的越俎代庖。我曾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担忧“一代不如一代”无异于杞人忧天。这一点在我今年给一些真正90后上课才更加确信。这些90后也改变着我原本对90后的道听途说的理解,他们中的很多人视野很开阔,很勤奋也很优秀。
其实这个话题不应该是今天的主题,只是我无意想到却又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在这个三月末,春天才应该是主题。虽然冷不丁还会有一个降温的天气来捣乱,大部分的日子里已经是春光明媚,甚至还一度有点热。
我一向对于春天十分热爱,我十分喜欢看到枯木逢春吐出绿芽,也十分喜欢看到种子撑破泥土拱出地面。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种下了前年的这个时候种下的豆角结出的种子,而我去年种下的豆角今年也收获了5枚种子。去年冬天直到这棵豆角的最后一片绿叶干枯变黄,我才确信它死了,而停止了浇水。现在应该是到了再种下种子的时候,但是考虑到我下半年可能要搬家,像豆角这样的植物搬运起来必然十分不便,因此我决定不再种。但是令人欣喜的是种豆角的花盆里竟然长出来一棵荠菜。我发现它的时候它正在对抗严寒,叶子都是紫色的,干巴巴的。和我小时候冬天在麦地里打滚见到的荠菜一模一样。而自从春天到来,这棵荠菜蓬勃生长,叶子也逐渐转成了绿色。
前几天买了一棵大白菜炒着吃,切下的白菜根忘了扔掉,留在切菜板上。没想到几天之后它竟然从根上冒出了新芽。在我咔嚓咔嚓拦腰斩断这棵大白菜的时候没有感到任何残忍,但是当我看到这白菜根上的新芽,却心软了。我不忍心看到这新芽随着这白菜根的干枯而干枯,于是我把这白菜根也埋到了花盆里——确切的说,我又种了一棵白菜。于是这棵意外收获的白菜和这棵不速之客的荠菜就在这个原本属于豆角的花盆里安了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倒也有些乐趣。
最近十几天还是忙,尤其是上周。公事私事挤在一起,分身乏术。又因为连续两个晚上睡觉太晚,竟然颈椎酸痛,三四天之后才慢慢休养过来,这让我大吃一惊。看来锻炼身体已经迫在眉睫,一味企图依赖年轻来透支健康是行不通的。最近几天我开始尝试缩短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积极效果已经能感觉到。我想这必须要坚持下去,健康第一。
最近虽然忙,心情总体上还是好的。我有一种直觉,我感觉自己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的一些迷茫之后又开始渐入佳境。我越来越感到一个平和、健康和积极的心态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那天无意间看到同事桌上的一本辛弃疾的集子,随手一翻,一首《贺新郎》。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下子击中了我某根神经,此后的两三天我都时不时想起这句话。当我们用善意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世界也顷刻间变得充满善意。当我发现青山的妩媚,也便收获了自己的妩媚。此心若可臻于至善至美,青山流水亦可为知音知己。寄情托物虽空洞,但若能悠悠乐乐,总强过艾艾怨怨。
虽然很文不对题,但我还是忍不住拿这句词做了题目。
2009年3月30日夜
每当心情烦闷的时候,总是鬼使神差的想来看看这个博客,看看同龄人的你在干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让自己的思绪得以释放。
诚如兄弟文中所言10短短十几载的确放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算什么,或许是老弟涉猎的书籍较多,一个特定的社会时段对你的影响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辈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影响很大的,比如我、比如我周围的人,我想代沟的客观存在也能印证我的观点。
其实也不是说你抑或我是多么的极端、或者抬杠,总之我总是感觉兄弟是在刻意回避80后、70后这样的时代划分,其实那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但总归是有一个主流的,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总是有个范围区域。
说说轻松的话题吧,“当我们用善意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世界也顷刻间变得充满善意。当我发现青山的妩媚,也便收获了自己的妩媚。此心若可臻于至善至美,青山流水亦可为知音知己。寄情托物虽空洞,但若能悠悠乐乐,总强过艾艾怨怨。”其实这样的心情才是你真情的流露,也是我所羡慕不已的地方,每每烦闷的时候总是不能跳出自己看自己,到这里看看你的博客,总是有所收获。虽然愚兄(切允许我这样称呼自己,因为我痴长你一岁余)学识浅薄,不懂诗词歌赋,但对于老弟的美文确是能引起我的共鸣。
无意中看到此篇文章,率性回复,顺祝君安!
一直关注你 佚名
TO:佚名
很久不“见”,祝好!感谢您持续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