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喻

  长江之南,荆楚之东,黄石之地,有阳新焉。夫张翁者,阳新排市铁铺村人也,累世耕居。翁年近古稀,须发皆白,然身强体健,常人不及也。亦兼妻贤子孝,檩满仓实。故而少问家事,不务农桑。乐游山水,痴于垂钓。朝临深渊,夕访钓客,春去秋来,乐此不疲。
  去村三五里,有水塘,曰硖石塘。塘四面环山,方十余里,深数丈,历三十年而不枯。翁尝听人言,有好事者欲知水深,尝试入塘底,方潜丈余,觉塘水冰冷刺骨,惊悸未敢复潜,乃无功而返,遂使无人能知水之深浅也。翁喜曰:此塘必藏大鱼焉。乃时常往钓。每往,必得三五小鱼而归,未尝见大鱼也。
  某日,翁钓于塘畔。值酷暑正午,溽热难耐。久等无鱼,心浮气躁,不觉气吁吁而汗漓漓。翁暗思忖:不若还家,堂前树下,蒸鱼煮酒,寤乎寐乎,悠哉乐哉。方欲起身,忽见有鱼咬钩,翁急起杆,杆重不能起,复起之,愈重也。翁殚力起之,忽见水花四起,倏忽间有鱼脊露出,宽竟尺余。翁狂喜曰:终得大鱼矣。然翁年迈,急切间竟不能敌之。大鱼忽而见首,忽而露尾,左翻右腾,亦不得脱。几番角力,翁力渐竭而鱼力不减,翁急,纵身入水,一手执杆,一手掣线,以身博之。鱼之于水,如人之于陆,人博鱼于水,如鱼博人于陆。安可敌之。未几,翁已力竭,然未肯松手。有顷,大鱼忽发力,掣翁至塘中央。翁感事急,乃高声呼救,仍未肯松手也。路人闻之,急趋往助,然路人未至,翁已没顶。四处寻时,不见踪影,已然随大鱼沉塘底矣。
  家人乡邻闻之,悲戚不胜。驱舟往寻,半日方获其尸。其尸出水时,翁手仍掣线,未肯松也。
  呜呼,悲哉。人皆言张翁嗜钓,终死于钓,痛哉亦壮哉。与大鱼博至力竭,惜哉。吾闻此言,不知其惜张翁既没,抑或大鱼未成擒而得其一观?余尝闻“钓胜于鱼”,言钓者不为鱼。今张翁见大鱼而忘命,痛诚可痛,惜诚可惜,然悲愈可悲。夫何谓钓者?钓者,静者也,高渺者也。水之所指,浮生也。鱼之所指,知遇也。前者不可料,后者不可求。钓者所求,宁静而致远也。五湖明月在,随处下金钩。岂不闻昔之姜太公,垂钓渭水之畔,实为求知遇耳。
  夫山野村夫之钓,固不应以雅士所求推之。吕尚之所为,亘古一人而已。张翁之缪,非求鱼也,唯求鱼也。求鱼而忘命,岂不缪哉。缪在其不知钓者非斗智斗力于鱼,而斗智斗力于己也。鱼者为利,求鱼如求利。钓者求其鱼,如耕者求其粮,商者求其财,仕者求其擢,学者求其知。大鱼如大利,见大利而求之,是为贪也。求之而忘命,是为缪也。知其不可求而忘命求之,是为愚也。
  余观今之钓者,如张翁者众。今之往来世人,上下求索者,亦如张翁者众。张翁求鱼,手不释线,终入深渊而舍其命。世人求利,求之不放,利令智昏,陷不复之地而败其身。君不见求其不可求之名,逐其不可逐之利而反受其害者,多矣。张翁博鱼,足世人诫。

2009年8月17日深夜于家中

(后记: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湖北黄石一位老汉在钓鱼时被一条大鱼拖进水里不幸溺亡,看后感慨万千,想到了很多,于是写了这篇。虽然故事取材于此,但是经过了刻意的加工,也掺入了一些想象的成分,因此不能简单的对号入座了。这不是时评,算是一篇故事,也许可以称之为小说?然而小说最后是不方便加评论的,实在不好说这是一篇什么东西了,可能最靠谱的是散文,罢了,既然不好追究,就没必要一定要追究一个答案了。)

钓喻》上有1条评论

wzl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