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记

  这是一篇蓄谋已久的文章。
  如果从离开老家独自外出求学的那一年算起,我在外漂泊已经整整9年了。9年里我经历了太多的变化,遇见了许多人,留下了许多故事,在记忆深处沉淀。9年不算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我一路走到今天,终于让自己漂泊如风的脚步找到了根基——我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家。如果说9年前那个到了曲阜就以为到了大城市的少年像一叶被扔进大海的浮萍,那么今天,这片叶子历经风吹雨打后终于找到了一处新的落脚之地,又重新拥有了温暖的家。
  其实,并不是必须拥有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才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在过去的9年中,家对我而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一个下了班之后可以投奔,晚上困了可以睡觉的场所。过去的这些年,我一直在某个地方居住着,这些我曾住过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但是今天,我拥有了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或者说自己像墙角的蚂蚁一样专心累积着别人的丢弃,而最终以一己之力构筑成的一间小窝,我终于让家的感觉更加真实了。我承认房子都是一样的,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但这种作用强烈而明显,让我感到内心滚烫。下了班,当我朝着这一个方向奔来,我感觉我真正奔向了家,而不再是一个临时住所,不再是一个驿站。下一站不再飘渺,下一步不再漂泊,下一秒不再孤独。
  在这个时刻,是应该有些感慨的。虽然大部分感慨用文字表达起来无比苍白。虽然蓄谋已久,我仍未找到理想的形式来抒发。我想起了我这些年住过的那些地方。那一个一个地方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记忆的碎片又一次串联,我的那些难以描述的感慨,也许,就是从这些断断续续的记忆中生发出来。
  第一个家。在哪里呢?求学的前几年居住的集体宿舍,姑且就不称为家了吧。第一个能够称得起家的地方,应该是学校旁边那个村子。好几年以后我才记住这个村子的名字——新合村。我在那里住了大约半年,每月房租80元。那是2003年秋冬的一段光阴。那是一段今天想起来似乎格外遥远、似乎难以置信的日子,尽管才过去了6年而已。那时候我们在尝试建立一个家。那时候我们对的家的期待简单地出奇,两个人在一起住,就叫一个家。虽然只是租来的一间大约十几平米的平房,虽然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两把暖瓶的家当,虽然每天下午都是两个人就着一包“大将军”方便面吃煎饼,只有周六才去村头的饭店炒一个菜,虽然如此,这仍可以称的上是我的第一个家。这是多么不堪的一个家啊。我似乎还记得房东的样子,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他老婆的模样,我不记得了。
  第二个家,是公安局对面的一个小区。我至今不确定那个小区的名字,好像是广电小区。那是2004年春夏的一段光阴。那时候我在一个公司打工,公司在一个叫做“恒聚大酒店”的小楼的三楼上,老板在公司旁边租了一套房子,6楼,3室两厅,没有装修。我分得了一间,另外一位叫小朱的同事和他的女朋友也分得一间,最后一间分给一个南方来的又矮又瘦但说话嗓门很大的姓李的小伙子。那大概是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子,但毕竟是楼房,比住在村子里方便多了。那时候她在卖牛奶,屋子的墙上贴满了伊利优酸乳的宣传画。我也经常可以喝到过期的牛奶。我记得有种大盒的牛奶叫“大妙”,虽然过了期,仍然很好喝。而且似乎我从那一年之后就没再喝过这种牛奶。我想到这里的时候竟然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似乎那酸奶的味道还在嘴边。但这分明是5年前的事了。刚搬到这里的时候,我连一张床都没有。于是花了120块钱去买了一张床,这是我第一件家具。直到几个月之前,我还在睡这张床。现在它躺在我的侧卧里,母亲睡在上面。
  后来我毕业了,重新找了工作,单位分了单身宿舍。她也住进单位的单身宿舍,于是这个家就暂时解体了。我唯一的家当,那张床,没有地方放,于是放到了家住本地的朋友L君家的地下室里。仅仅住了两三个月,我就又被分到黄海三路一个叫山西煤炭家属院的地方,还是几个人合住的单身宿舍。那是一个荒草丛生的大院子。有勤快的人,开荒种了一些蔬菜。有一个大水池子,似乎院子里还有一口井。我花40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于是我们的家当就变成了2辆自行车和一张床。
  第三个家,是在一个叫“马家庄”的村子。一堵墙隔开的两间小屋,一共十几平米,中间有一个小门,挂了一个帘子。这真的更像一个家了,起码分出了客厅和卧室。我很遗憾我又一次从楼房搬进平房,但楼房的租金实在很高。我们热情高涨地添置了一些家具,比如买了一个小煤气罐,一些碗筷,一个可以折起来的、上面画了个象棋棋盘的小圆桌子,还有4个五颜六色的塑料的小方凳子。我在这里住了大半年,房租大概是每月120元。房东是一对很友善的夫妇,四十多岁的样子。这里的井水免费,电费也便宜。不过我在这里丢了两部手机和一台电脑。手机是在我们晚上熟睡的时候,不知不觉被人从枕头边拿走的——我知道这很夸张,但当时就是这样。而电脑,则是在05年春节我们回家探亲的时候,被不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撬门偷走的。不过最终使我们做出搬家决定的,还不是糟糕的治安,而是潮湿。在我们还没有熬到05年春天的时候,这房子的墙便都已经发霉了。被子每天都是湿的,已经实在不能再住下去。于是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便继续搬家。
  第四个家,还是在这个村子。我不太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所以对于重新找房子非常发愁,因此是反对搬家的。但她很执拗,独自承担起了这个任务。而且竟然很快找到了。村子北边的一间很旧很旧的老屋。正因为是很旧很旧的老屋,所以不潮湿。家当不多,她雇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完成了搬家。这真是一个壮举。对于这家房东,我竟然完全不记得了。似乎是个年轻人,又似乎是个老人。毕竟在这里住的不长,房租只交过一次。这一次房租交了3个月,而当我们搬进第五个家的时候,房租还没有到期。退房的时候,房东却不肯退还房租。因为是她选择了这个地方,所以她曾主动承担了追讨房租的任务,但去过几次,都被以各种借口拒绝了。她很不平,气得哭了。我记得我似乎也去讨过一次,但终究是无果而终。最后,也是没有讨回来。
  第五个家,竟忽然提高了很多。那是2005年初夏,同事Z君夫妇租了一套楼房,按规定单位给报销一半房租。Z君找到我,希望我们可以合租,这样又可以分担一半房租,这真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好事,怎能拒绝。地点还是山西煤炭公司大院,那是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五楼,不知道多少平米,有点简单家具。干净又明亮的楼房,比老旧的平房舒服的多,我们在这里住得很幸福。唯一的遗憾是这里的治安同样混乱,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的小区,其实也不算一个小区,就是一个荒草丛生的大院子里竖着两栋破旧的楼房,没有人管理,也没有保安。在目睹了同事地下室被撬,电动车失窃的惨况后,我不得不每天把她的电动车扛到五楼上去——这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辆电动车,这是个不小的进步。我们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房租忘记了多少,只记得把钱交给一个操着山西口音的老头,老头脾气还可以,但山西话真的很难懂,和他交流非常困难。
  第六个家,我住了整整三年。2006年的10月,新校区的房子交房了。同事们欢天喜地搬新居,终于腾出一些旧房子。于是我终于在老校区原学生宿舍那个被称为“三号公寓”的地方分得一套宿舍。只需要交一点很低的房租,就可以住在这个距离市政府不足一公里的新市区中心位置,是一件很合算的事,而且还可以免费上网。这是一套宽敞的房子。虽然是五楼,虽然每天需要把沉重的电瓶提到楼上充电,虽然只有一个水龙头可以用,虽然洗手间的阀门坏了不能冲水,虽然我只是花80元从石臼旧货市场买了一个二手茶几,又花120元买了一个沙发,尽管如此,这仍是一个更像家一点的地方。我终于可以让亲戚朋友们来日照看我,甚至在这里住几天。三年里我们在这里悉心经营,为一个自己的家做着准备。我们陆续添置家具,购买电器,我们结了婚,楚涵也出生在这里。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地方。
  第七个家,也是我走到今天最后的一个家,我已经住了整整三天。我想我还会在这里住很多天、很多年乃至一辈子。2009年8月29日凌晨3点,我们搬到这里,虽然新家让我倾尽积蓄,虽然搬家的劳累和突然的降温让我患上感冒而不得不去打吊瓶,这仍是一段幸福之旅。自从2007年我目睹这个地方挖下一个大坑,到现在我坐在这明亮的房子里,回忆着这些年关于家的点点滴滴,这是怎样的一段时光?这一面面墙,这一块块地板,这一件件家具,这一盆盆花草,我亲眼看见它们从无到有,从梦想到设想,从设想到蓝图,从蓝图到现实。这不是我住过的最大的房子,也不是我住过的最漂亮的房子,但我坐在这里,在这个安静的深夜里,沐浴在柔和的灯光下,透过半掩的房门,似乎看到了,传说中梦想照进现实的一瞬。我忍不住会心地微笑。
  这篇文章的长度又有一次超出了我的预料。我总是对自己很缺乏控制。但今夜我没有对自己做任何控制。我任由无边思绪漫过心头,随心所欲用指尖记下脑海中流淌的记忆。甚至我的指尖敲击键盘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记忆的河流汩汩流淌。因此这文字便只好在思绪中跳跃前进。我知道我遗漏了很多东西。记忆中的许多故事就像漫天的繁星,看起来个数总是有限,但要逐一细数起来,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有时候,我们循着一根线索,把几个星星连起来,却能发现有的像勺子,有的像奔马、猎手、老人、仙女,有的甚至像一条河,传说中的天河。而且总有一颗最亮的,叫做北斗。
  这是一段奇妙的心旅。我在完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时而平静,时而激动。这安静的夜和窗外的秋虫配合着我,让我暂时忘记眼前的一切,去寻找那时的光阴,这真的很奇妙。而当我从那光阴中一路走来,再重回眼前,仿佛大梦方觉,心静如水。将近4个小时过去了,除了时钟上的指针向前移动了,似乎一切都没有变,时间真的移动了吗?似乎刚刚入夜,我似乎刚刚坐下,刚刚打开电脑。一切似乎刚刚发生。
  来到新家的第一篇日志,献给为家而奋斗过和奋斗着的人们。

2009年8月31日深夜

搬家记》上有7条评论

  1. crystal apple

    看得有一点感动,有一点心酸,同样的境遇,感同身受,只是我还没有一个写了自己名字的房子,不过总有一天会有的,一定也会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回复
  2. 撒哈拉的金鱼

    恭贺乔迁新居!祝家庭幸福!
    发些“港湾”的照片上来吧,期待中……

    回复
  3. yue

    很久没有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一篇文章了,今天是个例外。
    感同身受, 辛酸也温暖。奋斗的日子很幸福!

    回复
  4. 聂庆鹏

    TO:crystal apple 共勉
    TO:撒哈拉的金鱼 感谢。新家照片有,感觉挺简陋,羞于示人。#taoqi#
    TO:yue 同感。共勉。

    回复
  5. 刘健

    好文章,不减当年。很想再找到以前大四毕业的时候 由我跟大师发给领导的那一封信来读读。

    回复

刘健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