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路 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第一次知道这首诗,是高中的时候。高考之前语文复习,要背名人名句。发了一本厚厚的名人名句集,当时天天早上晨读的时候就背啊背,后来竟至于几乎全背过了。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对古典诗词开始有了那么一点体会,也就是从那时爱上了这些句子。虽然最后高考的时候没有用到多少,但是这些句子对我的影响却是无法形容。原本朴素的文字,在大师的笔下可以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心弦。
了解李白,从小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始,到后来上了高中,在县城路边书摊上买到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两本不算太厚的小册子,才得以见识了李白的更多名篇。也就是在那时候,熟背了《唐诗三百首》的大部分篇章。可惜盗版的书毕竟不可靠,错别字太多,以至于后来我背诵的诗篇和其他书上的有不少的差错。到了大学学了计算机,仍然没有忘记揣上我的两本小册子,闲来无事就翻阅。那时候读诗,都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很多诗句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很多字都不能确定什么读音,却都背得滚瓜烂熟。我是一向不喜欢做什么“文学欣赏”题目,因为觉得太过无聊。原本美丽无比的诗句,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像数学中解方程一样来分析,便将美丽的文字变得理性和无聊。
这首《行路难》,是我最喜欢的李白的诗篇之一。李白的诗词背诵了不少,尤其喜欢长诗,《蜀道难》《将进酒》《长干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印象中李白很长的诗没有,不象《琵琶行》或者《长恨歌》这样长,但是也不太好背。《蜀道难》中到现在还有些字我不能确定读音,但是高中毕业这些年了,仍然可以背诵。这些文字曾深深地打动了了,在我心里留下了永恒的烙印。我也有时候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东西,自己却也说不上来,总觉得这些文字写得那样好,自己就想多念,多回味,念得多了,就背过了,以至于在大学时被称为“才子”。没有读过中文系,不知道那些真正的才子什么模样,但是仅凭几首唐诗宋词就做才子肯定是不成的。不过才子不才子倒无关紧要,总觉得时常吟诵这些先人留下的美丽文字,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得到一种寄托和抚慰。这些或缠绵或铿锵,或温柔或冰冷,或豪情冲天或低声漫语的文字,让自己看到了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一群人,有过这样的思想,写下过这样的文字。。这让我有满足感,有收获的幸福感。我从这些诗句中学会文字,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这个世界。让自己在喧嚣不净,漂浮不定的社会大环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些诗句让我回归历史,回归纯洁,回归心灵。
关于《行路难》的白话文注解,看过不少。凡是古代的诗句,一旦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便好像一杯浓茶换成了白开水,索然无味。很多时候我宁愿去读自己看不懂的诗句,也不愿意参考一些所谓“资料”。而且,资料也不过是作者一人的想象罢了。诗人已经作古,留下的诗句流传千年。喜欢这些诗句未必一定要知道背后的大道理,仅仅是喜欢这样美丽的文字,就足以让你“沉吟至今”。很多人推崇这句诗里面的最后两句,认为表明了远大抱负,催人向上。我却比较喜欢前四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啊,生活中“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又何尝没有。只为这一句说到心坎里的话,就足以作为背诵这首诗的理由。
工作快2年了,唐诗宋词已经久未翻阅,一本《古文观止》也翻翻停停,到现在近乎荒废。应该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可怕的懒惰。懒惰浪费了自己太多的青春。但是懒惰的青春未必不是快乐的青春。青春该追求的是什么呢?不知道,无法回答,大概,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但是走到人生的尽头,都未必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