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之行后记

八天没写博客了。“遗忘”两个字真是可怕,八天前的事竟然几乎要忘记了。是需要从头捋一捋了。
十九日去青岛。上午十一点四十的汽车,等我把手头上的千头万绪都交代好,赶到车站的时候,正好是十一点三十九,汽车马上就要开动。检票员还因此嘟嘟哝哝很不高兴。一路还算顺利,到了青岛汽车站。以前一共去过两次青岛,都没有到过汽车站,这次算是第一次。虽然这次也是独行,但是已经远远不是二零零二年那个无措的我了。出了车站,穿过一片卖报的、卖地图的、住宿的和三轮车的人群,沿着马路朝一个方向一直走,直到一个公交站牌,找去青岛大学的公交车,没有找到。继续走,继续找,终于找到了,227路。等车。其间有人向我问路,去某某地坐几路车等,我只能无奈地摇摇着头说,我也是外地的。
报名,交钱,安排住宿。住的地方在青岛大学旁边,什么路我不知道,什么方向也不清楚,叫“青岛大学培训中心”。小楼看起来挺旧的了,住一楼,相当潮湿。到处都是湿的,被子似乎都不能盖。叫服务员换,服务员很友好地说:一楼都是这样的。罢了,忍吧。
其实最不能适应的不是潮湿,是自来水。自来水有一种强烈的消毒水味道。以至于我洗脸和刷牙成了一件痛苦的事,需要捏着鼻子或者憋着气。不知道青岛是否都是这样的自来水,反正我是实在无法忍受的。
当然青岛留给我的印象并不只是潮湿的被子和难闻的自来水,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美丽和繁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当然还有美女如云。相比于一天到晚车流如织喧闹不息的马路,我住的地方简直就像一个世外桃源。窗户外面树木葱茏,甚至还可在青石上看到青苔。这是很难的一见的东西了。四周都没有马路,只有小径,而且鲜有行人,俨然置身于深山老林。在青岛这样的城市,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清静。我是喜欢热闹的,但是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喜欢清静,清静才能让人清爽,才能真正放松。
白天上课,晚上可以出来遛达。既可以纳凉,又可以欣赏青岛夜景,身心都得以放松。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是很自由的。我可以肆无忌惮的抽烟,可以穿着拖鞋和大裤衩满大街遛达而不必忌讳路人的目光。我可以随处席地而坐,甚至可以找块干净的石头躺下。想坐就坐,想站就站,走走停停。我什么都不需要去想,只需要记得来时的路。我一般是沿着一条路一直走,不拐弯,这样可以保证能够原路返回而不迷路。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见到的所有人都是陌生的。不必满脸堆笑的打招呼,也不必担心失态,更没有形象和面子,有的,只有自由。
这次去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我更加相信自己是不适合大城市的。那马路上黑压压的车流和黑压压的人群,那轰隆隆的车轮和匆匆的脚步,那麻花一样的交通网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广告牌。似乎任何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贴广告。难道天空也可以么?抬头看看,一架飞机正飞过。虽然看不清,但我想那上面也一定写着:某某航空。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恐惧。它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而成了一个车轮、一片柏油路或者一块广告牌,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所推动,随着一股洪流匆匆向前,不知道向何处去。
本来这次出去,一是为了好好学学技术,二是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休息自己。不料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成。二十一日,接到单位领导电话,需要制作一个学院争创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网站,要求立即赶回学校。找了多个理由,均无效。无奈二十一日中午匆匆忙忙收拾行李,赶回日照。回到日照马不停蹄家都没回,赶到山海基地。众人已经等急了,立即开工。不出所料,又是一个通宵。这已经是最近二十天以来的第四次通宵了。二十二日中午,实在撑不住了,睡了几个小时。下午好歹和领导请了假,留了一个学生在那里坐阵,这才抽身回家。最近两天得以在家休整,睡了几个懒觉,精神得以恢复。昨天家里一天不能上网,到了今天,才终于可以坐下把这几天的事情梳理梳理了。
匆忙中,这次青岛之行就算结束了。02年我第一次去青岛,是去看高楼和大海,算是一次观光之行。05年第二次去,是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次业务之行。而这次,两者兼有,似乎可以说,是一次感悟之行。

2007年7月26日晚于家中

青岛之行后记》上有2条评论

  1. wzl

    出了车站,穿过一片卖报的、住宿的和三轮车的人群,这个和大中小城市相差不多。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广告牌。似乎任何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地方都可以用来贴广告。难道天空也可以么?抬头看看,一架飞机正飞过。虽然看不清,但我想那上面也一定写着:某某航空。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恐惧————有点意思,果然印象深刻,如做噩梦。

    回复
  2. feilang

    我现在身在北京漂泊,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适合这里.不过来到北京的感受还是和聂老师一摸一样的.

    回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to see captcha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