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在心血来潮之时写了《穷人的自白》,以少有的发牢骚的形式描述了我目前面临的一个困境。然而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出了关于青年人奋斗与成功的话题。也许这个话题是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海东、YM、17ING和隐身等多位朋友都发表了评论。读了这些评论我突然感到自己还有话要说,而且这次可能要略显严肃。
关于奋斗与成功,我们在多年的求学生涯中一直在接受这方面的教导。我们对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取得成功、实现梦想之类的东西并不陌生。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故事被以各种形式传颂。古今中外的名人们的名言警句、传闻轶事甚至兴趣爱好等都被作为追求成功者的座右铭和学习榜样。每个人都可以被自己心中榜样的力量鼓舞着,过着虽然暂时失败但仍怀揣成功梦想的日子。
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成功人士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能找到极为丰富的素材来论证关于奋斗、追求、不屈和最终成功、成才、成名的命题。近几十年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一旦坐拥万贯家财便也成了“新型”成功人士。西方成功论也大行其道,在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野性味十足的氛围中,在官场争斗、商海浮沉、利益博弈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脱颖而出的便成为成功人士。成为有资格传播所谓成功经验的先知和至圣。他们的成功经历便立刻成为指路明灯,在很多追求成功的青年传诵。并享受人们的礼遇、赞美和膜拜。再加上拜金主义的盛行和成功与金钱的近乎等价,“成功”成了每个人必须从小树立的目标,人们都挤上追求成功的列车,向同一个终点进发。
让每个人都怀揣成功的梦想去努力奋斗,并将成功当作对竞争中获胜者的奖赏,看似是一种无可挑剔的公平法则。这种法则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展经济。如果再加上从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筛选出的百八十位通过不懈奋斗获得成功的人士故事作为辅证,再结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等之类的警世名言,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法则便出炉了: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努力奋斗;如果没还有成功,说明还不够努力。
这样的文字仿佛绕口令。在这样的命题中很多人很容易得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隐命题。然而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一定在这里面忽略了什么。也许我们可以把一个逆境中成功的人作为例子和榜样来大加赞扬,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一百个一千个甚至一万个人失败的事实。一将功成万骨枯,“弱肉强食”的成功法则最大问题在于只强调强者而忽略了弱者,只鼓吹精英而遗忘了普通。然而普通人却占了人群的绝大多数。成功既然是“争”来的,那必然只属于少数人。多数人都能拥有的东西不需要争。让大多数人去争一样只有少数人能获得的东西,显然最终还是失败者多。
曾经在《增广贤文》中读过“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的句子。出身卑微、平凡,最终登堂入室、飞黄腾达者自古有之。这句话对像我这样出身草芥的青年很有激励作用。然而蒿草遍野,兰香几株?茅屋万间,王侯几人?我想少数人的成功除了具备努力、勤奋、坚定等尽人皆知的要素之外一定还有其他东西。甚至可以说这其他东西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或许关于成功也有普世的规律可寻,但这个规律绝不是几个词汇可以概括。我不相信蚍蜉凭精神可以撼动大树,螳螂凭意志可以挡住车马。麻雀凭追求可以化为凤凰,鸡鸭凭模仿可以飞上青天。确实童话中有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但是看过这个童话的人都知道它本来就不是一只鸭子,只是天鹅妈妈不小心丢失的孩子。
这样的说法很让人沮丧。似乎有鼓吹自暴自弃的嫌疑。这绝不是我的本意。我一贯认为成功不是单凭顽强的精神就可以达到的,虽然顽强的精神必不可少。成功一定需要很多前提。也许有的人具备了这样的前提也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不具备这些前提就注定无法成功。不论我们如何坚韧不拔,如何不服输,也必须承认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或者更直白的说人的先天能力是分三六九等的,很多上天恩赐的先天能力是后天无论通过何种努力都无法弥补的。不从自身能力出发而仅凭狂热的意志试图改变命运可能多半是徒劳的。除了精神可嘉,剩下的只有失败。
这绝不是号召自暴自弃,而是提倡清楚地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实则非常盲目却自以为意义十足的追求中做着无用功,收获着失望。在我们无法确知自己是否具备了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元素的时候,我们不妨把成功当作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的副产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发展自己,如果成功降临,那是意外惊喜。如果成功擦肩而去甚至遥不可及,那就当造物之主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自己以眷顾。这样纵然没有成功作为目标,仍然可以勤奋、努力、坚定和愉快的生活着。
二
说到认识自我,我忽然发现我已经放弃了主流的成功观。我不知道我属于哪一种人,我姑且称自己为非典型成功主义者。
我也曾被许多“成功人士”人感动过。我也曾有过奋斗的念头。我也曾经奋斗过。我品尝过阶段性的成功,也体会过暂时的失败。只要我继续奋斗下去完全有理由相信26岁的我这一辈子绝不止目前这点出息。但是现在的我却坚定而固执的放弃了榜样。我拒绝崇拜任何人,也拒绝迷信任何事物。我拒绝被任何思想、理论或主义左右,拒绝被任何人征服或改变。我主观的排斥他们,哪怕他们出于善意。我要求自己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断,我要求自己像自己一样活着,而不是像任何一个其他人一样活着,哪怕他是一个成功人士。我意识到我活着的意义不是在于复制或延续其他人的成功和生活方式,而是在于活出一个鲜明地区别于其他人的人。哪怕我最终的下场是给其他人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我认为这也颇具意义。
在这样的精神的指引下,我不断调整自己对于成功二字的理解。可以说我理解的成功已经基本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功名显赫之类。虽然这些东西都很让人向往,我也有这样的目标和理想。但这不是我理解的成功。我所理解的成功已经不是得到某些具体的东西、达到某种具体的地位,而是一种对自我存在意义的不断满足。我不断改变或提高自己对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然后通过努力让自己达到这种状态,我从中体会成功。在我这里成功变成了一个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伸缩性和可塑性很强的东西。成功已经不是我生活的必须组成部分,而下降为一般的精神追求。
其实这样说很容易想让人联想到消极的意义。对于成功标准的降低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逃避现实或者自欺欺人的做法,是失败者内心怯弱的表现。或者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自命清高的狡辩。我认为我不是这样,我也无需这样。自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我满足了父母对我的期望之后,我身上已经不再背负任何人的期望,也没有谁对我寄予我必须实现的期望。我现在只背负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以我无需掩饰、逃避和狡辩。我对自己的期望就是这样,这就是我的成功观。
虽然生活中我的所作所为与一个小城市里工薪阶层的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土里土气,半个乡下人。而且我在生活中也被认为是一个随和略带谦逊的人,不见得意气风发也不见得桀骜不驯。不见得特立独行也不见得标新立异。我做着和大家相同的事,不见得更崇高或更有新意。我并没有对自己进行刻意伪装,只是我的成功观并不张扬。
三
这篇东西的长度再一次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写东西也像做人一样散漫,毫无计划。这一点是不折不扣的缺点,但我仍固执地不愿改正,这就是我。我只想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虽然这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达到。
有的朋友在留言中说时常来我的博客是因为能读到一些能让自己产生同感的东西。更有甚者说能够在这里学到东西、受到思想教育云云。我不希望我的博客承担这样的功能,我也做不到,我也不配。我很乐意我的一些想法可以感染别人,但我从未想过让他承担任何除了分享心情之外的功能。有的朋友留言留下赞美之词,我表示感谢。有的朋友留下一些观点,我认真对待。有的朋友留下一些批评,我一笑而过。这个博客改变不了我自己,也改变不了任何一个人。起码我没有过这样的奢望。
2008年11月5日晚